筆者既不是投票行為的研究家,也不精於青年理論。然而,每當臨近選舉時,經常接受當地媒體關於「青年投票」的採訪。或許是因為我長期致力於與學生們一道或多或少地參與現實政治的緣故吧。
例如,在筆者任教的島根大學有一個名為 「參政先鋒(*1):用年輕的手改善政治行動隊」(以下簡稱「參政先鋒」)的社團。自該社團2009年成立以來,筆者一直擔任顧問。最近的一次活動是2021年的眾議院選舉時,對本校學生實施了一次「線上模擬投票」和「入口調查」。前者不僅實驗了線上投票,也提供了獨特的替代投票形式,以激發街頭巷尾對提高投票率的議論。後者其實也是「出口調查(*2)」。只不過與在一般的「出口民調」有所不同,重點在於學生與選民直接對話的實踐。這就是為什麼被稱為「(政治參與的)入口調查」的原因。

2013年參議院選舉期間,學生們在松江市內實施「出口調查」(筆者攝影)
此外,由筆者主持的行政學講座以實際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曾獲得過「宣言獎」。 這是因為參政先鋒的活動,以及與松江市議會合作開展的實踐性主權者教育受到了好評。
本文是從這個立場出發而撰寫的,並不是基於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希望通過我與學生們的活動而獲得的各種感受有助於推動現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