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務省因新冠疫情修改方針 不要求撤併公立醫院
【共同社4月18日電】日本有關公立醫院經營改革的總務省方針做出了大幅修改。3月,總務省在時隔7年修改的面向地方政府的方針中,取消了認為不盈利的醫院等需要撤銷或者合併的以往觀點,改為不要求撤併,而是要求在2024年3月底前制定強化醫院經營的計劃。改變方針的原因是各地公立醫院在接納新冠病毒患者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總務省2007年向地方政府呼籲經營改革。公立醫院的特點是,因為負責民營醫院難以盈利的人口稀少地區的醫療等,經常陷入虧損。由於虧損多由地方政府填補,總務省擔憂若不改善經營,地方財政會大幅惡化。
作為經營改善措施,此前重視的是包括撤併在內的“重整與網絡化”。在2007年與2015年兩次制定的改革方針中,總務省要求地方政府積極探討。2003年的醫院數量為1007家,2021年減少至853家,病床數也減少了15%。
然而,新冠疫情讓公立醫院所處環境大變。雖然病床數在全國佔13%,但各都道府縣在疫情“第五波”前的2021年6月確保的新冠病床中,有32%來自公立醫院。同年1月使用呼吸機的住院治療中,公立醫院曾承擔了約一半。
總務省在此次的第3次方針中強調,“傳染病蔓延時公立醫院發揮作用的重要性被再次認識到”,刪除了敦促重整與網絡化的表述,代之以要求地方政府推進“醫院間的分工與強化合作”。
具體設想的是由核心醫院負責高水平醫療,週邊的中小醫院專注於初期治療和康復期護理等。總務省的戰略是在區域內高效配置有限的醫生、護士與醫療設備,力爭兼顧經營效率化與醫院繼續存在。不妨礙由地方政府決定的撤併。
總務省說明修改方針的理由稱“不清楚何時會出現新的傳染病,如果推進撤併,對地方的影響很大”。(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04/5f8568ef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