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三代:正盛、忠盛和清盛
平清盛曾命令其子重衡燒毀與平氏家族(以下略稱為「平家」)對立的興福寺和東大寺,後讓其孫子在一歲時登基成為安德天皇,並在幕後操縱政治。
《平家物語》的開頭寫道「驕者必敗」,大概就是指平清盛的這種行為,他被描述為「佛教的敵人」或「朝廷的敵人」。
平家儘管有充分的理由採取這樣的行動,但不可否認的是,因此他們作為叛逆佛祖和天皇的叛徒、以及傳統的破壞者的形象被過分強調,從而被貶為了反派。然而,平清盛卻留下了巨大的遺產,如果不考慮他的成就,就把他斥為「邪惡」是錯誤的。
他最大的成就,是通過與宋朝建立貿易路線和港口來促進貿易。這種前瞻性思維大大促進了隨後的經濟發展。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提到平清盛的祖父和父親以及他這三代人。這是因為平家是由平清盛的祖父和父親築牢了基礎,並在平清盛統治時期達到了巔峰。

左圖是平清盛的祖父平正盛,來自《本朝百將傳》。右圖的是平清盛的父親平忠盛,來自《前賢故實》。平清盛在他的祖父和父親建立的基礎上,開創了平家的鼎盛時期(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承德元(1097)年,平清盛的祖父平正盛向朝廷捐獻了土地。當時正是白河上皇掌管朝廷、推行院政(指上皇代天皇執政)的時期。當天皇心愛的內親王(公主)早逝時,平正盛將土地捐給了曾是內親王宅邸,後來成為一座佛教寺院的六條院。他的這一舉動讓白河上皇很是歡心。
於是,通過捐獻達成與院政的聯繫,成為平家崛起的一張王牌,並一直保持到平清盛統治時期。
由於平正盛的貢獻,他還被賦予了追捕瀨戶內海的猖獗海盜、鎮壓叛亂者以及防範延曆寺和興福寺僧俗弟子強行上訴(攜帶武器並向朝廷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行為)的任務。也就是說,作為警察機構擔負起維持公共秩序的工作。其中,追捕海盜的任務在後來變得越來越重要。
平正盛的活躍引人矚目,他先後歷任了但馬(兵庫縣縣北部)、因幡(鳥取縣東部)、丹後(京都府北部)、備前(岡山縣東部)等富饒地區的「國守」。
平正盛的兒子平忠盛,依託如此豐富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強了與上皇的關係。 結果,他還將越前(福井縣北部)、美作(岡山縣東北部)和播磨(兵庫縣西南部)等地納入囊中,並成為首位殿上人(*1)的平家人。
在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土地之後,平清盛成為了經濟實力最強和最有權勢的武士士族的繼承人。在他出生的時候,他已經與他的對手——河內源氏有了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