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主義而非人道主義
「寫書的緣由是我認識了美濃部少佐(少校)帶領的芙蓉部隊的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當時我是福岡分社的社長,我們策劃了一期記錄太平洋戰爭親歷者回憶的報導,曾多次採訪這位飛行員。在日本試圖以特攻隊來阻擋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沖繩戰役中,竟然有過一支堅持採用常規戰法的海軍航空部隊,這讓我產生了興趣。」
《拒絕特攻 美濃部正的一生》一書作者境克彥先生對執筆的動機如是說。作品主角美濃部是一位極其普通的軍人。這位軍國少年考入了當時極為難考的海軍兵學校,畢業時的成績在160人中排名第97,非常一般。之所以想當一名在海軍中被認為低人一等的水上飛機駕駛員,是因為那樣比較容易成為飛行員。這可以視為他後來反對採用特攻戰法的合理主義的苗頭初現。

境克彥著《拒絕特攻 美濃部正的一生》(方丈社,2017年8月發行)『特攻セズ 美濃部正の生涯』(方丈社、2017年8月刊)
29歲的美濃部之所以在會議中公然對參謀等海軍高層宣導的特攻作戰提出異議,並非出於人道主義。更不是出於反戰主義。他認可特攻是「最後的手段」,但在此之前用盡所有應該採取的手段才是海軍將領應有的態度,強烈主張採用非特攻方式的常規作戰。儘管在會上遭到謾駡,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提議得到了採納。
夜襲戰法取得重大戰果
特攻看似是一種英勇之舉。但實際上卻是由那些裝備簡陋,且並未接受過良好訓練飛行員實施作戰的權宜之計。多數戰機甚至在空中就慘遭擊落,根本未能撞到敵艦。
對此,美濃部構思出了夜襲戰法。他指揮的芙蓉部隊將位於鹿兒島縣大隅半島根部的岩川飛行場作為了展開最後決戰的基地。白天靠周圍的雜木林來隱藏飛行場,放養群牛偽裝成牧場。到了晚上,戰機飛往南邊作戰,轟擊一陣美軍後便返航。在戰力強大的美軍面前,這樣的攻擊或許只是杯水車薪,但在敗勢漸顯的戰局中,仍可以算是取得了重大戰果。順便說一句,直到大戰結束那個經過偽裝的岩川基地都沒有暴露。

芙蓉部隊在鹿兒島岩川基地指揮所前拍照留念。前面第二排中間穿白衣服的人便是美濃部正少佐。攝於1945年7月5日(時事通信社/坪井晴隆提供)
像娛樂小說一般令讀者欲罷不能
儘管書中說美濃部只是一位「無名軍人」,但其實在軍事迷中,似乎他還是有一定名氣的。1997年12月,81歲的美濃部離世,時事通訊社以他戰後供職的航空自衛隊的「原空軍將領」頭銜發佈了訃告。本書從海軍兵學校時代寫起,記述了海軍內幕、航空器技術等許多專業性較高的內容。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採訪者(谷定文)供職於時事通信社的時期,曾和本書作者在同一個團隊工作,常常對這位比自己晚8年入社的後輩的筆頭功力讚歎不已。行文簡明通透,簡直就像娛樂小說一般。讓人忍不住要一直讀下去。
那麼,能夠熟練運用專業術語寫作的境先生也是一位軍事迷嗎?
「完全不是。寫作過程中,我請教了很多人,查閱了很多資料,弄得精疲力盡。再也不想寫了。」他這樣苦笑著回憶起寫書的漫長歷程。卷尾提及的採訪物件、團體和資料總數過百。其中許多資料屬於非賣品,想必收集起來頗費了一番工夫。
不允許發出批評聲音的「氛圍」
圍繞特攻作戰的問題,戰後誕生了許多相關作品,一派將之批判為非人道作戰的論調,另一派則將之奉為美談。本書截然不同於這兩者。通過回顧美濃部這個合理主義者的一生,講述了即使內心覺得有問題但也不能說出來的「氛圍」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名軍人在這種環境下是如何進行抗爭的。
關於那種「氛圍」,本書的記述是非常通俗易懂的。
「無論既定的大方針多麼不合理,單憑一個人要想提出異議是何等困難——只要是曾經在某種組織待過的人,想必都不難體會。(中略)一旦形成『氛圍』,它就會排斥一切明確的根據和邏輯解釋,支配、統制所有人的決策,並成為強有力的規範,封住所有人的嘴。即使日後查證決策過程,也只會發現,做出決定的是不可見的『氛圍』,而不是人,所以也無從問責。」
刻畫美濃部的理由
本書中提到了一些值得敬愛的人物、和善的上司,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不屑去理解事物本質的幕僚、欠缺科學知識和能力的上司登場。他們縱容製造「氛圍」的行為,將大量年輕人推向了死亡境地。我們不得不認為,在現在的日本,乃至全世界,同樣的根本問題仍然完全沒有得到解決。
為什麼刻畫了美濃部這個人的一生?針對開頭提出的這個問題,境先生用下面這段話做了一個總結。
「調查一下就會發現,當年不少軍官都批判過特攻作戰。但多數只是在和知心同事聊天等非常限定性的場合。像美濃部那樣在會上公然向海軍首腦拋出反對意見,並得到採納的人,可謂絕無僅有。」
「我感覺他是一個耿直得有點超乎想像的人,在那個時代的日本居然還有過這樣的人,以及海軍高層中居然還有理解美濃部的人,我對此總算感到一絲寬慰。」

2020年6月5日在東京虎門nippon.com辦公室完成採訪
標題圖片:曾經服役於美濃部正的「芙蓉部隊」的坪井晴隆先生和夜航戰鬥機「彗星」。2015年採訪坪井先生的經歷促成了境克彥撰寫《拒絕特攻》一書(時事通信社/坪井晴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