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高官訪台引來中方抗議 包含軍事危機隱患
JP-Home.com
【共同社北京、華盛頓8月10日電】在美中對立加劇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衛生部長阿紮成為6年來首位訪問台灣的美國部長級官員。歷代最高職位的高官訪台這一新的挑釁之舉引起中方強烈抗議。據分析,在11月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處於劣勢的特朗普政府為向支持群體加大宣傳而擺出更強硬的對華態度,也開始出現對軍事危機的擔憂聲。
▽10月危機說
“若在選舉中出現敗勢,特朗普政府甚至可能於選舉前的10月在台灣海峽製造軍事危機,從而讓選舉延期。”(中國外交消息人士語)
特朗普政府將牽制對台施壓的中國大陸納入視野,加大支援台灣的力度。出售F-16戰機等美製武器並向台灣海峽派遣軍艦,今年以來台灣週邊電子偵察機活動也一下子變得活躍。本月6日還有報道稱美方正就向台灣出售高性能無人機展開談判。
即便在多張對華外交牌中,對美國而言魅力較大還是台灣這張牌。支援民主台灣容易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比貿易制裁等同時有損自身的做法“更划算”。另一方面,對公開表示不惜對“台灣獨立”和“境外勢力干預”訴諸武力的中國政府也形成較強的“刺激”。
打出將這張塵封已久的部長訪台牌究竟是為何?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葛來儀認為,此前因擔憂對貿易談判的影響而有所克制,但鑑於香港局勢惡化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轉而對中國動真格了”。
特朗普政府7日還宣佈了對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高官的制裁措施。從中也可看出通過向支持自己的保守派“強調美中之間的問題”(美國《福布斯》雜誌語)以期在選戰中翻身的意圖。
▽切香腸戰術
越是刺激中國,偶發性衝突的風險無疑也會越高。美國國內幾乎沒有人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中國也很重視美中關係的穩定”(葛來儀語)。中國評估認為,美國人對於為台灣犧牲的戰鬥態度曖昧。
然而中國軍機飛行和美國軍艦航行在台灣海峽反復進行的情況下,無法排除發生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派遣航母牽制中國加強實效控制的南海也可能會成為火藥桶。
中方把美台抱團視為“切香腸”一般步步緊逼的挑釁。雖有意克制,但也擺明態度,即便知道是挑釁,一旦跨越底線則絕不姑息。
“以‘切香腸’方式升級美台關係是非常危險的。”中國《環球時報》的社評指出,“大陸的牌很多,包括軍事牌,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關鍵時刻出牌的意志會遠甚於華盛頓。”(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8/ac997f4be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