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俄羅斯“戰勝國史觀”成解決北方四島問題障礙
JP-Home.com
【共同社莫斯科8月9日電】1945年8月9日,蘇聯開始進攻日本控制的滿洲(現中國東北地區)、南樺太(薩哈林南部)和千島群島,這一“對日參戰”已過去75年。以二戰“戰勝國”作為存在基礎、將北方四島領土視為“戰果”的繼承國俄羅斯的歷史認識是解決領土問題的最大障礙。
▽主張針鋒相對
蘇聯1945年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於次日9日發動了攻擊。同年4月,蘇聯通知日本不會延長1941年簽署的《日蘇中立條約》,但在條約有效期內的攻擊令日本措手不及。
150萬蘇軍進攻滿洲,戰鬥力落後的關東軍敗北。蘇軍還進軍南樺太、千島群島。在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的8月14日後仍繼續進攻。日本簽署投降書後的9月5日,蘇聯完成了對擇捉、國後、色丹、齒舞北方四島的佔領。
蘇聯獨裁者斯大林還欲佔領北海道的北半部分但未能實現。蘇聯了投降的日軍官兵等約57.5萬人,強制其在西伯利亞等惡劣的環境下勞動,約5.5萬人死亡。
日本的主流歷史認識是:(1)蘇聯破壞中立條約,攻擊了美軍投下原子彈後不久的日本;(2)非法扣留大量日本人並強制其勞動;(3)對日參戰的目的是基於同美英密約的領土擴張,非法佔據北方四島。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立場是:(1)對日參戰是基於與盟國美英等協議的國際義務;(2)參戰促成日本早日投降、使二戰結束;(3)薩哈林南部和北方四島等作為大戰的結果已成為本國領土。
▽勝者的自負
關於西伯利亞扣留問題,1993年訪日的時任總統葉利欽道歉稱這是“非人道的行為”。但俄羅斯外交部2015年主張那些人是戰鬥期間合法拘留的“俘虜”,予以正當化。
俄羅斯依據規定“不取消或禁止戰勝國對敵國採取的行動”的《聯合國憲章》“敵國條款”,認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不承認二戰結果的國家”,批評日方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違反聯合國憲章”。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斯特列利佐夫指出,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以來,認為“俄羅斯是二戰勝利後構建戰後國際秩序的蘇聯的繼承國”,這種自負和歷史認識成為國家的“存在基礎”。
俄羅斯今年隆重慶祝了戰勝納粹德國75周年。7月生效的修改後的《憲法》寫明“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寫進了繼承作為戰勝國的國際權利與義務的內容。還計劃9月舉行對日勝利的慶祝活動。戰敗國日本要求歸還北方領土,被認為是對俄羅斯自我認同的挑戰。(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8/42613edfe1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