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7營造團結氛圍也難掩立場不一
JP-Home.com
【共同社利物浦、巴黎、柏林12月13日電】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12日營造出團結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氛圍。考慮到中國的崛起,還首次與東盟(ASEAN)外長舉行會議。不過,圍繞美英澳安全框架“AUKUS”的創設和北京冬奧會“外交抵制”的判斷令G7蒙上陰影,可以看出成員之間存在溫差。
▽立場不一
G7外長發表針對俄羅斯的聯合聲明,警告稱:“如果入侵烏克蘭,將導致嚴重後果並付出慘重代價。”
雖然強調這是G7一致的信息,但報復內容模糊不清,難以掩飾各國的立場不一。一方面是美英宣稱將發動經濟制裁,另一方面是日本外務省相關人士就應對僅表示“聯合聲明的措辭代表一切”。
▽最壞設想
“只是俄羅斯、只是中國的話,能夠應對。但如果同時來的話,就可能無法應對。”美國政府相關人士認為可能出現的最壞設想是,俄羅斯對烏克蘭、中國大陸對台灣同時發動軍事攻擊。
拜登政府的危機感很強。力爭與G7的歐洲各國和東盟強化關係是因為這些國家地理位置各自靠近中俄,而且處於美國描繪的“民主對抗專制”圖景的夾縫中。特別是東盟,中國宣佈與東盟的關係升級,該地區正在逐漸成為美中競爭的最前線。
外交抵制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主辦“民主峰會”,還有G7外長會議。拜登政府的戰略可能是,通過接二連三展現民主影響力,持續對華施壓。
▽關係冷卻
G7內部冷卻的關係和政權更迭令美國的計劃蒙上陰影。法國摸索不完全追隨美國的“第三條道路”。因AUKUS的創設而遭撕毀的法澳潛艇聯合開發計劃曾是法國的戰略核心。
與美中對立保持距離的姿態也體現在對北京冬奧會的外交抵制上。法國將舉辦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總統馬克龍反對外交抵制,指出“這隻有微小的象徵意義”。
德國將擔任2022年G7輪值主席國,朔爾茨新政府剛剛起步。執政綱領體現的態度是,將與美國步調一致,嚴厲對待中國。不過,實際如何處理與中俄的關係,外交輪廓的顯現可能尚需時日。(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12/39573cba879e-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