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國家安保局長北村滋談經濟安全
JP-Home.com
【共同社11月22日電】在美中對立及半導體短缺等形勢下,日本經濟安全的受關注程度高漲,岸田政權計劃向明年的例行國會提交旨在推進經濟安全的法案。關於經濟安全成為政治議題的背景及課題,記者採訪了在安倍、菅義偉內閣擔任過內閣情報官及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的北村滋。
問:經濟安全的定義是什麼?
答:國家安全的範圍正在從軍事領域擴大到經濟領域。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第一是主動性方面,將經濟視為‘實力資源’,活用於外交和國家安全。第二是防衛性方面,防止包括人員在內的尖端技術流向海外。第三是對起到支持作用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加以維持。
問:成為政治課題的背景是什麼?
答:過去是軍事技術被轉為民用,如今則是人工智能(AI)、小型無人機等民用尖端技術被轉為軍用。各國情報機構把目光投向日本及企業的尖端技術和研究人員,但難說大家對此共享了足夠的危機感。
隨著美中對立尖銳化,各國都在摸索新冠疫情後的國際秩序應有狀態。日本需要發揮在供應鏈上的優勢,避免對特定國家過度依賴。為確保國家利益,從與過去不同的視角收集和分析信息也必不可少。
問:當前面臨哪些課題?
答:為了保持日本的優勢,相關中央部門應攜手敲定需要保護的技術。尤其是振興堪稱‘產業大米’的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與志同道合國家合作也很重要。此外,還應通過出口管理等方式加大保護力度。
問:信息收集的制度方面如何?
答:要執行政策,重要的是加強信息收集能力。除了完善相關體制,還需要營造社會環境,使經濟安全被定位為企業治理的重要因素。
問:技術存在自由競爭有利於國民的一面,加強監管也面臨較大阻力。您怎麼看?
答:關鍵是謀求振興產業和實施監管的平衡。岸田內閣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振興上。另一方面,經濟安全著重於糾正外國及企業的不當行為,促進自由公平競爭,這也自不必說。重要的是國民的理解,有必要為此開展宣傳活動。
×× ××
北村滋:1956年出生,東京都人。1980年入職警察廳。歷任首相秘書、內閣情報官、國家安全保障局長,2021年卸任。現為“北村經濟安全公司”負責人。(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11/dba6927276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