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來自動駕駛元年 普及存在課題
【共同社5月17日電】著眼於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日本汽車廠商的開發競爭日益激烈。今年被稱為“自動駕駛元年”,在限定條件下由系統代替人駕駛的相當於“3級”的技術將由本田在國內首次投入應用。但發生事故時的責任劃分等規則尚不完善,要普及還存在很多課題。
自動駕駛共有5個技術階段。“3級”為高速公路堵車等時,如果處於司機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應對的狀態,行駛途中可將視線從前方移開。不同於需要一直注視前方的“2級”,“3級”還可以使用手機或看電視。
政府力爭大致今年在高速公路上實現“3級”,還把在限定區域提供相當於“4級”的無人自動駕駛移動服務作為年內實現的目標。被視為領跑者的本田考慮發售搭載高路公路上“3級”技術的高檔車型。
汽車業界對於盡快實現“3級”的否定意見根深蒂固。自動駕駛中發生事故時,據稱到“2級”為止由司機承擔全部責任,但“3級”則由製造商承擔部分責任,責任劃分也不明確。
相關人士關注法律完善的方向,另一方面指出:“哪怕發生一起事故就會失去對自動駕駛的信賴,技術門檻很高。”現行的駕駛輔助系統“EyeSight”評價較高的斯巴魯社長中村知美表示,“(進一步改善性能)力爭達到2·99級水平”,計劃目前不把“3級”投入應用。
豐田汽車計劃今年投放能在高速公路入口到出口間自動行駛的車輛,預計將搭載相當於“2級”的技術,包括自動進行路口並線、超車、變更車道等。
日產汽車已在代表車型“SKYLINE”(天際線)採用“2級”技術,力爭降低三維地圖數據等的價格以擴大銷售。(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5/abb7d18dd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