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日美澳印對華存在溫差 鄰國警惕全面衝突
JP-Home.com
【共同社北京、華盛頓、悉尼、新德里、東京9月26日電】美國總統拜登24日邀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各國首腦到訪華盛頓,實現首次面對面的“四邊機制”(Quad)首腦會談。與成功控制新冠疫情並在全球各地迅速擴大影響力的中國對抗的聯盟色彩鮮明。另一方面,會談中也能看出美國與日印的溫差,後者希望避免與地理上鄰近的經濟大國中國出現全面衝突。各有所想的四國通過會談有何成果?
▽掩蓋失敗
對於將重心從阿富汗轉向中國的美國而言,與中國的距離感和政治狀況各異的四國就定期舉行首腦會談達成協議可謂重大成果。8月駐阿美軍撤退失敗的記憶猶新,美方有意“以Quad的成功加以掩蓋”(美政府相關人士語)。
立場差異最為顯著的是不願與鄰國中國出現決定性關係惡化的印度。在美方看來,印度的立場“稍微靠後”(相關人士語),因此印度總理莫迪的出席必不可少。雖然對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決定辭職後罕見訪美也出現了批評意見,但為拉攏印度,面對面會談而非像3月那樣舉行視頻會議是勢在必行的。因此美方也有必要邀請菅義偉前往。
美國作為考慮到中國的安全保障機制,於本月15日剛剛宣佈與英澳建立“AUKUS”。緊接著召開Quad會議,也折射出希望留下抗衡中國“廣泛合作”(外交人士語)印象的意圖。
▽滿混過關
對華關係顯著惡化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則致力於消除“軍事同盟”的色彩。澳方計劃在AUKUS框架下部署核動力潛艇,連核電站都沒有的國家將擁有核潛艇一事引發廣泛擔憂。首腦會談後的記者會上,莫里森幾乎不提安保問題,即使被媒體反復追問“向中國傳達的訊息”,也是通過搪塞滿混過關。
過去20年,澳大利亞對作為出口目的地的中國過度依賴。各國要求調查新冠疫情起源的過程中,澳大利亞成為中國反制的目標。研究國際關係的悉尼大學副教授袁勁東指出,這是一個使澳大利亞無需單獨面對中國的多邊平台。
印度將於10月底重啟因疫情蔓延於今春暫停的疫苗出口,抗衡以“疫苗外交”提升影響力的中國。莫迪表示歡迎稱“Quad將大大幫助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各國”,另一方面他缺席了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與日澳印首腦的會議,顯露出溫差。
▽救命稻草
對於必將中長期與中國對抗下去的日本而言,多邊合作體制的確立是“非常歡迎的”(外務省幹部語)。菅義偉身邊人士總結稱“作為首相的存在感保持到了最後一刻”。正由於存在淪為“跛腳鴨”的擔憂,訪美的邀請成為救命稻草。
然而,日本複雜的處境並未改變。菅義偉曾表示“我們不會建立對華包圍網之類的”,正如其所言,日方希望避免對華關係惡化以及經濟受到負面影響。官邸消息人士指出“日本的處境很難”。新首相的手腕面臨考驗。(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9/6297c4c65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