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奧運造成社會分裂 政府拉動經濟設想落空
JP-Home.com
【共同社9月6日電】新冠疫情下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5日閉幕,在要求停辦的呼聲中“強行”舉辦導致國民不信任並造成社會分裂。日本政府恢復經濟及提升威信的意圖完全落空,另一方面也有奧運相關人士認為“如果停辦的話,整個日本會更消沉”。奧組委總結稱最大課題的新冠對策沒有問題。如何評價申辦成功以來長達八年舉全國之力的這一巨大項目並不容易。
▽事後驗證
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在5日的記者會上,回顧史上首次延期一年、在緊急事態宣言下舉辦的這屆動盪的奧運會稱,“殘奧會的舉辦也實現了安全第一,沒出現大問題迎來了閉幕日”。
奧組委每天公佈檢測件數和確診陽性人數,7月1日以來發佈的賽事相關陽性人員包括44名運動員在內累計863人,奧組委說明稱“穩定維持在一定的較低數值”(奧運舉辦統管中村英正語)。通過徹底檢測並盡快隔離陽性者的方法,把東京晴海奧運村的聚集性病例控制在奧運會期間1件、因新冠住院的運動員僅殘奧會1人的水平。
奧組委專家會議成員、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感染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齋藤智也在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完善了可在入境前後的檢測中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的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奏了效”。
另一方面,仍有很多觀點認為傳染性強的德爾塔毒株擴散,加上奧運“節慶氛圍”導致了夏季感染者激增。齋藤就因果關係指出“有必要通過事後驗證來判斷”。
▽設想破滅
2013年9月申奧成功後,政府提出目標到2020年使訪日外國遊客達到4000萬人、消費額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00億元)。對奧運會成為“通過先進技術展現日本存在感的機會”(政府消息人士語)的期待高漲。
可是,利用奧運會帶動經濟復甦的設想因賽事延期及放棄接納海外觀眾而破滅。時任奧組委主席森喜朗的蔑視女性發言以及開幕式等演出相關醜聞導致直到奧運開幕前一直批評不斷。政府和奧組委對停辦論充耳不聞,導致了更大的反對。
奧運會上日本隊接連獲得獎牌以及殘奧運動員的奮力拼搏使得圍繞奧運的氛圍“較開幕前有所緩和”(奧組委幹部語),但堅持舉辦的首相菅義偉在殘奧會閉幕前3天表明卸任意向則是頗具諷刺意味的收尾。不僅沒能提升政府威信,東京奧運會和新冠疫情的應對反而奪走了政府的氣力。
▽播種
以海外相關人士為主,對疫情下日方的賽事運營和為舉辦所作的努力給予稱讚的聲音不少。通過奧運會,有著不同國家和文化、性向及殘障等各種背景的運動員體現出的“共生”和“多樣性”理念,儘管是空場舉辦仍贏得了很多人的共鳴。
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契機,英國殘障人士就業增加約100萬人是在6年後。國際殘奧委會(IPC)主席帕森斯重申“大賽成功與否並非一夜之間就能有答案,以往兩屆大賽播下的種子正在紮實成長”。
IPC作為“東京殘奧會最大的遺產”,開始了保護佔全球人口15%的殘障人士人權的活動。橋本強調“歷史如何評價本屆奧運是一大課題,還有很多必須做的事情”。(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9/5a5ae8c1a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