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三菱電機著力運用AI開發高性能監控探頭
JP-Home.com
【共同社7月21日電】據稱在1954年製造出日本首款國產監控探頭的三菱電機公司正在著力開發新系統,以實現運用人工智能(AI)的更高性能的“眼睛”。具備發現可疑物品和緊急病人等多種探查功能,瞄準在防恐等方面需要大規模警備的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力爭獲得社會廣泛接受,但卻面臨成本這一課題。
東京都某車站內監控探頭的影像中,穿西裝的中年男性從坐著的長椅起身離開時留下了褐色紙袋。幾分鐘後,影像中的紙袋被藍框圈出並標明“失物”。這是三菱電機制作的測試影像,旨在介紹搭載運用AI的軟件“kizkia”的監控探頭系統。
該系統於2017年10月完成,在部分鐵路公司已被引進。除了發現可疑物品外,還能探查到手持白杖的視覺障礙者和在站內倒地的緊急病人,使車站人員能趕去採取必要的救助。
不過,這些功能的全面運用需要大量的圖片學習和高度的計算處理。因此必須設置大型服務器,成本方面對推廣普及形成阻礙。據稱也有花費數千萬日元(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5萬元)的案例。服務器因恐怖襲擊或災害受損時,聯網的監控探頭也可能失效。
為了降低成本,勢必就要提高AI的處理能力。這一改良如果實現,不僅是服務器的小型化,還能直接在探頭上搭載AI。
大阪府警方辦案相關人員強調稱:“監控探頭是搜查的關鍵。既能為追查犯人行蹤提供線索,也能成為印證嫌疑內容的證據。”據警察廳介紹,截至去年3月底警方設置的街頭監控探頭在30個都道府縣共有1912個。與2006年的272個相比,達到約7倍。
日本警方去年全年檢舉的刑事犯罪(不含餘罪)中,監控探頭和行車記錄儀等的圖像成為鎖定嫌疑人線索的有19568件,約佔10%。與2016年的約6%相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
三菱電機的次長上田昌治(53歲)表示:“AI具有無限大的可能性。2025年的世博會也近在眼前,希望加速開發守護生命的監控探頭。”(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7/bfb7f792c79a-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