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盡到舉辦奧運責任但代價巨大
JP-Home.com
【共同社8月9日電】在與看不到終結的新冠疫情作鬥爭的形勢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名運動員匯聚一堂。時隔57年再次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是歷史上首個延期一年並採用無觀眾的“空場”形式的大會,在17天會期中經受了考驗。日本實現了在新冠疫情下舉行大規模賽事這一空前艱難的工作,盡到了8年前決定舉辦起一直背負的責任。在此期間,日本國內疫情急劇擴大,如今也並非可以盡情送上祝福的狀況。在強烈批評聲中強行舉辦奧運會,伴隨著眾多代價和痛苦。
“大概沒有哪個城市為舉辦而做了這麼多工作。”下屆2024年巴黎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埃斯坦蓋對東京籌備工作之艱難表示慰問,建議“給適應力發金牌”。去年3月決定因新冠疫情延期後,比賽場館確保和預算計劃進行了調整。規模空前的防疫措施無疑是摸索前行。負責實際工作的東京奧組委奧運舉辦統管中村英正表示,即便在現代奧運100年以上的歷史中,也是“運營最艱難的一屆”。
開幕前,許多國民半信半疑。然而即便遭遇逆風,相關人士仍然懷著信念。“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受到西方各國的抵制,不參賽的運動員十分悲傷。東京奧運會若取消,這一次將讓全世界的運動員流淚。”奧組委幹部談及了使命感。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讓舉辦奧運會本身成了目的,這也是事實。大部分場館採用空場形式,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完全的形式”相距甚遠。仰望空蕩蕩看台的奧組委相關人士稱“差點流眼淚”。
參加者因防疫措施被要求遵守嚴格的行動限制,東京街頭未見慶典的熱鬧氣氛。經濟效應以及向世界宣傳日本文化的機會也很少。運營現場有人嘆息“遺憾之事堆積如山”。
圍繞奧運會,日本社會也持續動搖。社交網站(SNS)上意見如潮,男女平等進展落後、政治干預等各種問題如同社會的縮影一般湧出。奧組委的年輕職員指出:“本屆奧運會讓日本社會的積弊暴露了出來。若能成為日本人重新審視自我的契機,那麼在日本舉辦或許多少有了意義。”這場盛夏的盛典在提出對未來的教訓之後落下了帷幕。(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8/8569e732cb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