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奧運後場館處置棘手 欲避免淪為“負面遺產”
JP-Home.com
【共同社8月6日電】東京奧運會臨近閉幕,斥巨資建造的場館賽後利用將成為沉重課題。受前景難料的新冠疫情影響,舉行大型賽事和活動的需求驟減。為避免場館淪為“負面遺產”,相關機構將苦思應對辦法。東京都內的場館均採用無觀眾空場形式,因此特意建造的設備未充分發揮作用,不少相關人士痛呼“可惜”。這可能也會影響有關部分場館利用的討論,事態正變得複雜。
▽沒用的大件
東京都新建的設施中,耗資最大的是投入56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萬元)的“東京水上運動中心”。此處是游泳等項目激烈角逐的舞台,但在奧運結束後座位數將從約1.5萬個大幅削減至約5000個。日本泳聯主席鈴木大地稱:“就這樣放著不用並拆掉大部分觀眾座位實在是可惜。”
本屆奧運會的設施建設費為永久設施3460億日元,臨時設施3890億日元。其中多數為東京都等政府的公費支出。大井曲棍球競技場等擁有“僅限奧運”所建巨型臨時觀眾席的場館也不在少數,但由於空場舉辦就淪為“沒用的大件”。日本曲棍球協會相關人士嘆息稱:“特意造好的,真希望哪怕是一次,讓觀眾坐滿觀看運動員比賽。”
▽保留跑道
另一方面,花費1569億日元建造的主會場國立競技場的賽後利用計劃也受到了空場的影響。日本政府2017年決定賽後將之改建成球類比賽專用賽場,但改變主意,將以保留田徑跑道為方向重新討論。最終結論尚未得出。
熟悉情況的奧運相關人士介紹稱,由於世界田聯希望未來在國立競技場舉行世錦賽,因此“世錦賽將代替空場的奧運會,創造一個能讓國民現場一睹世界運動員風采的機會”。該人士還斷言,“拆除跑道也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奧運變成空場形式給討論帶來很大影響。”
▽奧運遺產
國立競技場擬將運營權出售給民間企業,具體計劃將推遲至今秋以後製定。每年的維護管理費據估算約為24億日元,新冠疫情下舉行活動受到很大限制,預計活動主辦方可能有所猶豫。東京都新建的6個場館中,5個場館在2017年階段就預計年收入將虧損。受新冠影響,勢必將面臨更為艱難的運營。
對於體育界而言也有光明前景。“皮划艇激流迴旋中心”是日本唯一的人工賽道,日本皮划艇第一人羽根田卓也稱“希望能成為皮划艇界的重要轉型期”,期待成為寶貴的集訓強化基地。日本選手大展拳腳的滑板場館也是臨時場館,但出現了奧運後一定時間內作為訓練基地保留的動向。相關人士歡迎稱,若能實現,“將成為最好的奧運遺產”。(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8/b7582263bb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