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民黨提議更改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名稱應對輿論
JP-Home.com
【共同社7月15日電】日本政府14日發佈的《防衛白皮書》強調了對朝鮮與中國迅速開發導彈的危機感。由於撤銷陸上部署型導彈攔截系統“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計劃,日本急於對導彈防禦體系進行根本性調整,而填補防衛空白並非易事。自民黨內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論調升溫,更改名稱以應對輿論的方案也浮出水面,而現實中難題有待應對。
▽專家斷定
防衛相河野太郎14日在記者會上對朝鮮流露出強烈的警惕,稱朝方“有意通過相當頻繁的彈道導彈發射來掌握導彈技術。”
今年的《防衛白皮書》於6月中旬截止,因此出現了同月下旬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上決定放棄部署的陸基宙斯盾計劃相關介紹部分保留的異常情況。
內容方面的特點是對朝鮮更詳細的分析。鑑於去年朝鮮反複試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白皮書指出“(朝鮮)執意追求攻擊樣態的複雜化與多樣化”,將其定位為“對攔截態勢的新課題”。
自民黨幹部稱,陸基宙斯盾代替方案“除增強宙斯盾艦以外缺乏好方案”,在此情況下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論調升溫。在7月10日的自民黨會議上,前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等專家(向國防領域議員)斷定擁有該能力有助於強化威懾力。
▽模稜兩可
政府就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梳理稱僅限沒有其他手段的情況,“法理上是自衛範疇”。然而關於將哪個時間點視為發動武力攻擊的情況,定義模稜兩可。河野在8日的眾院安全保障委員會上僅表示“將根據個別的具體狀況判斷”。
2003年時任防衛廳長官石破茂舉例稱,“宣稱將東京化為火海並豎起導彈,開始注入燃料時”要發動。然而朝鮮近年來使用機動性優越的固體燃料推進開發導彈。朝方正在加強突襲能力,準確掌握其意圖及發射基地極其困難。即使假設日本將其視為發動的情況進行攻擊,也可能被認為《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不允許的先發制人攻擊。
如果缺乏向朝鮮等週邊國家的認真說明,相反可能導致安保環境惡化。首相官邸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對象是朝鮮,與日美韓三國的協調不可或缺。”
▽慎重論調
傾向於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自民黨也早早開始探討應對輿論的措施。焦點是取代“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新名稱。考慮到公明黨內部擔憂脫離基於《憲法》專守防衛的慎重論調,自民黨提出“自衛反擊能力”、“打擊力”等候選。
首相親信表示:“必須像有限允許集體自衛權一樣,獲得輿論對政策轉變的理解。”若決定擁有,無疑也將進一步加快與美軍的一體化。自衛隊幹部擔憂地表示:“希望不要在沒有戰略的情況下進行裝備品採購。”(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7/c63e5bd4b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