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就處理水排海估算稱氚活度無法測出
JP-Home.com
【共同社7月13日電】關於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處理水等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氚,筑波大學客座教授青山道夫近日在日本保健物理學會上發佈估算結果稱,即使在1個月內把推測殘留在廠區內的全量都排放入海,日本海與太平洋中央區域的活度上升也極小,無法被檢測出來。
日本政府4月決定把保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排放入海,中國和韓國表示了強烈反對。約7成處理水中還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質,東電計劃在再次淨化之後排放。青山指出,要避免海外批評和形象受損,“徹底去除難以除去的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很重要”。
青山通過觀測海水中的活度和模型計算,展示了因事故流入海洋的銫137的動向。他預測氚也和銫一樣,在流入太平洋近海後,一部分被海水向南搬運,然後轉為向西,從東海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之後流向太平洋。
青山根據事故時1~3號機組堆芯存在的氚的推定總量,按照包括核電站廠區內處理水在內殘留有1500萬億貝克勒爾,估算了對海洋的影響。對於排放3~5年後抵達日本海且不考慮約12年半衰期的情況,他認為氚活度每升將上升0.0001~0.0002貝克勒爾。
不過,沿岸的日韓兩國核電站還在實施合規排放等,福島核事故前不久的日本海的活度為每升0.5~5貝克勒爾。青山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等排放入海導致的上升在福島沿岸可以檢測到,但在日本海無法被檢測出來。據稱,預測在一年後抵達的太平洋中部區域,氚活度將上升0.005貝克勒爾以下,也無法被檢測到。
據東電透露,截至4月1日處理水約有125萬噸,合計含氚約780萬億貝克勒爾。東電計劃在稀釋後,從2023年春季前後起以一年排放22萬億貝克勒爾為上限,用數十年的時間排放入海。(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7/4933a21ca1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