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疫苗能否在日本年輕人中普及仍未知
JP-Home.com
【共同社6月22日電】日本在大學和企業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已正式啟動。在領先的美國,推動年輕人群接種成為課題。加上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在日本能多大程度滲透仍是未知數。可能阻礙冷靜判斷的錯誤信息在網上擴散。接種反而帶來防疫措施的鬆懈也令人擔憂。
▽反對
厚生勞動省研究班以約2萬人為對象,分析接種後出現的疼痛和發熱症狀。結果得知症狀多出現在次日,存在年輕人和女性頻度較高的傾向。不過,這些症狀會在數日後消失,也能通過解熱鎮痛藥緩解。
在海外,打完輝瑞產或莫德納產疫苗後,以年輕男性為主出現“心肌炎”的情況也有報告。因果關係尚未得到證明,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森尾友宏(小兒免疫學)表示:“(該情況)極少發生,仍推薦接種。”
截至20日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統計顯示,美國65歲以上人群近8成已完成接種,18歲以上人群則僅為5成多。對處於緊急使用許可階段的疫苗抱有抗拒感的部分學生反對稱“為什麼必須為了使他人放心而讓步”,還發起抗議活動。
▽不安
疫苗在日本的年輕人中會普及嗎?長崎國際大學(長崎縣佐世保市)以該校和同系列高中的學生等為對象實施問卷調查,得到了約2200人的回答。“願意接種”和“相對而言願意接種”的人共佔48%。關於不願接種的理由,最多的回答的是“害怕不良反應”。
大學的負責人分析稱“網上或周圍的不確切信息可能加劇了不安情緒”。該校通過DVD面向學生進行科學講解,還接受諮詢。
筑波大學教授原田隆之(心理學)強調:“包括謠言在內,不好的消息更易傳播。應該明確宣傳具有防止傳染給重要家人的效果等好處。”
網上不實消息還包括“會導致不孕或流產”等內容。橫濱市“婦產科診所SACRA”院長櫻井明弘曾遭遇據稱在網上看到該內容的女性患者詢問“是否會不孕”。櫻井主張:“不孕和流產是煽動不安的常用詞彙。有必要盡量減少因錯誤信息而不接種的人。”
原田表示:“在各種意見紛繁錯雜的情況下,根本性的解決方法唯有每個人確認中央和地方政府等的官方信息,調查是否有科學依據。”
▽不利
有意見擔心疫苗成為“免罪符”產生鬆懈,會使疫情再次擴大。慶應大學校長伊藤公平9日在YouTube發佈視頻,向學生呼籲稱:“(接種的)目的不是為了恢復酒會和旅行。請在全民普及前謹慎度過每一天。”
福岡齒科大學醫科齒科綜合醫院預防接種中心負責人岡田賢司指出:“整個社會都在努力平息新冠疫情。感染者較多的年輕人群接種很有意義。”他表示20多歲人群在第二次接種次日發熱的情況較多,主張稱:“避免學生遭受不承認因公缺席、不讓參加考試等不利對待,予以照顧很重要。”(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6/4f36b7ee5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