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防衛相稱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在“自衛範圍內”
JP-Home.com
【共同社7月8日電】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8日出席眾院安全保障委員會的閉會期間審查,表示有意探討在現行《憲法》範圍內可否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關於在對日發射導彈前攻擊發射設施,他指出如果以必要最小限度的措施且無其他防禦手段為前提,“在憲法上包含在法理的自衛範圍內,是可以的”。作為攻擊敵方基地的必要能力,河野強調需要具備導彈據點探查能力、制空權的確保和打擊能力。
日本政府放棄秋田、山口兩縣的陸上部署型導彈攔截系統“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計劃後,在國會正式展開安保政策論戰尚屬首次。圍繞與《憲法》專守防衛原則一致性關係微妙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自民黨議員要求擁有,在野黨議員則提出違憲性和成本方面的問題點。
內閣法制局長官近藤正春就自衛隊能擁有的“必要最小限度實力”表示:“具有受國際局勢和技術等各種條件左右的相對性的一面。除了在國會作判斷外別無他法。”
有關作為對敵基地攻擊必要條件的判斷對方著手攻擊,河野解釋稱將根據國際局勢和對方意圖、攻擊手段等判斷。防衛省防衛政策局長槌道明宏也表示:“應結合當時的國際局勢和對方表明的意圖等個別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河野明確表示有必要檢驗放棄陸基宙斯盾部署計劃的原委。他還就今後的導彈防禦主張稱:“來自空中的威脅變得非常多樣、複雜。”對於高超音速武器和同時發射多枚導彈的“飽和攻擊”,認為難以通過攔截應對。河野指出新的導彈防禦方式將基於執政黨的討論加以研究,稱“將把所有選項放上桌討論”。他還示意將在2021年度預算申請截止的9月底前給出方向性。(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7/bc04c6de17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