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疫情下護理設施面對「惡性循環」無計可施

【共同社5月31日電】
日本護理設施內新冠病毒感染擴散的情況層出不窮。因無法住院而留在護理設施導致感染人數進一步增加,人手短缺的情況嚴峻。面對這樣的「惡性循環」無計可施,所有負擔均沉重地壓在第一線。缺乏來自政府的支援,與長達一年以上的新冠疫情鬥爭的工作人員已精疲力盡。
連續工作24小時 「每名工作人員要照顧10名入住者,有時甚至需要連續工作24小時。」名古屋市的特別養護老人院「ANNON」院長吉田貴宏(36歲)如此回顧道。去年8月,有工作人員檢測結果為陽性。最終有8名入住者和3名工作人員感染。
認知障礙症患者因「難以進行住院期間的應對」而找不到能立即接收的醫院。設施的樓層陽性入住者和陰性入住者混居,可以從房間自由進出。「無法限制他們的自由。人手較少,因此隔離也有限。」
感染風險上升,也遭到入住者家屬的批評。吉田院長稱應對艱難,尋求理解稱「特別養護老人院是生活的場所,並不是為防止疫情而建的設施」。
自日本國內出現首例感染者至今已超過一年,護理設施集體感染的情況持續發生。據共同社調查,也有觀點指出「即便出現感染者也無法停業,容易導致集體感染」(奈良市政府語)。
地區醫療資源吃緊也是雪上加霜。原因是無法住院而不得不在設施療養的老年人增加。這導致進一步人手短缺和疫情蔓延的「惡性循環」。 實際上大阪府門真市發生入住者等約60人感染、13人死亡的情況。神戶市也有100名以上入住者感染,30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