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建國內最大海底電纜實現可再生能源輸電
【共同社4月22日電】21日獲悉,為了完善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量電力輸送到首都圈及關西消費地區的環境,日本經濟產業省等正在探討通過鋪設國內最大的海底電纜增強輸電網。連接北海道和關東的線路以及九州至中國、四國地區的線路可能性很大。政府已提出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力爭通過可再生能源的飛躍性擴大來實現。
經產省開始探討,調整全國供電的電力廣域運營推進機構(廣域機構)今年3月彙總了探討方案。政府將海上風力發電定位為可再生能源未來的核心。北海道及九州的沿岸地區有很多穩定刮風的合適地方,將著力實現能將電力輸送到城市地區。
北海道至關東的線路容量為800萬~1200萬千瓦,達目前連接北海道與本州輸電線90萬千瓦的約10倍,探討作為輸電線國內最大容量的海底電纜。對於線路考慮的多個方案有通過太平洋或日本海一側連到關東地區,以及經由東北地區。
據分析根據線路距離將達到近1000公里。日本國內海底電纜只有連接數十公里的兩處,此次探討打造的將成為最長電纜。與普通輸電線採用的交流電相比,海底電纜通過輸電所致損失較小的直流方式輸電。
九州至關西的線路方面,考慮新設連接九州與中國地區的海底電纜(容量140萬~280萬千瓦),以及九州至四國地區的海底電纜(容量70萬~280萬千瓦)。此外還將增強連接東日本與西日本邊界的輸電設備。
電力巨頭迄今主要著眼於連接本公司核電站、大型火力發電站與轄區內消費地區打造輸電網。有意見指出,加上相互連接轄區的輸電設備容量小的因素,構成妨礙遠離消費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實現的要因。正在探討的海底電纜均連接轄區或跨過轄區。若完成將達成輸電網面貌的變化。
增強輸電網需要巨額建設費。廣域機構打算盡量抑制費用,而據稱海底電纜每公里耗資1億~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1萬~1081萬元)。若連接北海道和關東至少需要數千億日元規模的建設費,有可能導致電費上漲。(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4/5438f941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