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訊:日本央行決定調整寬鬆政策以減輕副作用
【共同社3月19日電】日本央行19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為減輕大規模貨幣寬鬆的副作用,決定調整政策。有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明確了在股價上漲的局面下減少購買的方針,為縮小購買額開闢了道路。對於目前引導至0%左右的長期利率,則表示允許上升至0.25%左右。長期持有國債的養老金和壽險的運用收益有望得到改善。
受新冠疫情影響,要達成2%的通脹目標預計尚需時日。央行通過此次調整政策,為貨幣寬鬆進一步長期化做好準備。行長黑田東彥19日下午將召開記者會,就決定理由和目的進行說明。
負利率、長短期利率操作等寬鬆政策框架則繼續維持。
ETF是包含一籃子股票的投資商品。央行購買ETF與買入股票救市具有相同效果,有意見批評這是在過度干預市場。此次央行取消了每年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86億元)的購買額原則,使縮小購買成為可能。12萬億日元的購買上限保持不變。
關於長期利率,央行在會後公佈的文件中寫明“變動幅度在上下0.25%左右”。此前的文件寫明為“0%左右”,但黑田口頭暗示允許上下0.2%左右的變動。
隨著美國長期利率走高,日本的長期利率也有所上升,若擴大上升的允許幅度,養老金和壽險等持有的超過10年期的超長期國債利率也很可能上升。利率上下變動趨於活躍,也有助於通過買賣債券獲利的金融機構獲得收益。
央行還決定推出顧及金融機構經營的“促進放貸貼息制度”,以便靈活機動地加碼貨幣寬鬆。通過向金融機構發放與政策利率掛鉤聯動的實質性補貼,促使其增加放貸。央行過去就強調若有必要將深化負利率,但因為對金融機構打擊較大,市場對此持懷疑態度。
央行去年12月宣佈,為提高寬鬆效果和持續性,將對政策進行檢驗。(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1/03/c5f29de82c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