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政狀況因新冠疫情大變 健全化或延遲
【共同社6月23日電】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幅改變了日本的財政狀況。兩次巨額補充預算令2020年度的一般會計支出合計超過16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萬億日元),另一方面,預計稅收會因經濟形勢惡化而大幅減少。開始有民間企業就作為財政健全性指標的“基礎財政收支”預測稱,實現中央和地方政府合計在2025年度扭虧為盈的政府目標將延遲10年左右。
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稅收低迷的形勢下,日本財政的支出則因為社會保障費膨脹等因素基本趨於增加。顯示不依賴借款能否籌措必要政策經費的“基礎財政收支”從1992年度起持續為赤字。在把消費稅率分階段上調至10%後的今年1月公佈的財政估算中,扭虧為盈的目標達成時間是2027年度,延遲了2年。
對於這種財政健全化的延遲,新冠疫情又給予了追加打擊。2020年度新發國債額達到90.2萬億日元,支出的56%靠借款來籌措。個人和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因為經濟惡化而少於最初預估數值幾成定局,SMBC日興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宮前耕也指出:“稅收方面,新冠後遺症會很大。”
宮前的估算顯示,中央政府一般會計的基礎收支在2020年度可能膨脹至約80萬億日元赤字。預測稱,即使日本經濟在2022年度以後重返高增長軌道,與地方政府合計的收支要扭虧為盈,也要延遲至2035年度左右。
財務相麻生太郎在23日的記者會上稱不考慮馬上著手修改健全化目標,展示了將在看清動用財政的效果後慎重探討的想法。
在為了克服新冠危機而確保必要費用的同時,如何描繪著眼疫情平息後的長期的財政平衡,政府經濟財政運營將不得不面對更加艱難的操作。(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6/76ca5a7249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