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國欲將中國排除出供應鏈給日企出難題
JP-Home.com
【共同社6月22日電】隨著以中國為“震源地”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流行引發美中關係惡化,美國已開始著手重組全球供應鏈(零部件與材料的採購及供應網)構想,打算將盟友捲入其中排除中國。將中國作為重要生產基地的日本企業也或將被迫做出戰略調整,在兩個大國夾縫中正面臨難題。
▽罕見干預
“關於對一國依存度高的產品,將力圖使生產基地回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表示以新冠疫情導致從中國供應汽車零部件及口罩等方面出現拖延為教訓,將為促使企業在國內生產提供支援。生產基地的配置通常由企業根據經濟上的合理性作出決定。圍繞也顯得面向去中國化的“民間干預”政策,產業界認為“這是對即將迎來美國總統選舉的特朗普的照顧”(某機械巨頭人士語)。
背景原因是美國的對華敵視政策。去年美國對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公司啟動了禁運措施。在美國直面新冠疫情及物資緊缺問題的今年5月,特朗普強調“應該使(流向海外的)企業回到美國”,並將針對華為的半導體等出口限制適用範圍擴大至活用美國技術的國外企業。
此外考慮到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美國政府還公佈了由數字技術等領域“能信賴的國家和企業”重新構築供應鏈的構想,呼籲有此意願的國家保持統一步調。
安倍的發言配合了排除中國的動向,日本政府內也有意見認為“如果不點名中國,就容易支持美國”(高官語)。
▽真實想法
美國的構想被稱為“是想法在先,內容沒有敲定”(經濟官廳幹部語),日方將關注其今後的態度。美中對立的根本問題在於高科技方面的爭霸,緩和的希望渺茫。包括生產回歸國內在內,日本企業的轉移並非易事。
液晶面板廠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表示“通過組裝的自動化,活用人工費低的海外資源的好處正在減少”(社長菊岡稔語),考慮探討將在華生產等轉到國內。另一方面,汽車、家電等以消費者為對象的企業“無法忽視14億人的巨大市場”(消費電子巨頭人士語)是真實想法。若撤出中國,在當地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也可能會喪失。
排除中國可能造成的日企半導體相關產品對華銷售額減少等影響也令人擔憂。
此外,美國的對華制裁還涉及監控攝像頭製造商及人工智能(AI)相關企業,客戶被列為制裁對象的索尼公司社長吉田憲一郎考慮到美中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是重大課題。
日本貿易會會長小林健在本月的政府會議上指出“(日本)雖然安全保障依賴於美國,但與中國在經濟上的聯繫很深厚”。他稱“構建將安保與經濟分開的國際規則很重要”,強調了日本與美中分別保持經濟關係的意義。(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6/a2e3079c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