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朝鮮導彈持續增強 日本安保環境惡化堪憂
JP-Home.com
【共同社北京6月16日電】關於日本政府宣佈停止部署計劃的陸上部署型導彈攔截系統“陸基宙斯盾系統”,此前提出引進目的為應對朝鮮彈道導彈。朝鮮在對美無核化談判處於膠著狀態的情況下,還推進難以攔截的新型導彈及潛射彈道導彈(SLBM)的開發。若實戰部署得以推進,日本的安全保障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朝鮮已部署射程幾乎覆蓋日本全境的中程導彈“蘆洞”(射程1300至1500公里)及覆蓋西日本的“飛毛腿ER”(射程1000公里)。目前反復進行同時發射多枚導彈的“飽和攻擊”訓練,日美一直警惕認為,這旨在突破導彈防禦(MD)。
2017年,朝鮮成功試射跨越日本列島瞄準美屬關島的新型中程導彈“火星12”以及可抵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火星15”。射程得到飛躍性的提升。
進行史上首次美朝首腦會談的2018年,朝鮮一次也沒有進行發射試驗,但之後美朝談判陷入僵局,去年5月朝鮮恢復發射。迄今已發射逾30枚。
採用與以往的液體燃料相比機動性強的固體燃料進行的導彈開發取得進展。描繪導彈抵達前夕浮起之類不正常軌道的短程導彈“KN23”據稱為避開MD的攔截而開發。據分析主要瞄準韓國軍方及駐韓美軍,但也有可能應用於瞄準日本的導彈。
去年10月,朝鮮發射了防衛省分析稱射程達2500公里的新型SLBM“北極星3”。目前推進向日本海部署可搭載彈道導彈的潛艇的計劃。據分析完善實際運用體系花費時間,但比陸上發射型更難探測,突襲能力的提升令人擔憂。(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6/b78eb0cc78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