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HOME_LOGO

arrow 回首頁
arrow 會員註冊會員登入

一條龍服務:買屋、賣屋、租賃代管

FACEBOOK
--
@jphome
台灣電話:02-2518-1966
香港電話:852-81999569
--
--

回首頁

物件查詢

購屋流程

購屋成本

租賃代管

東京 23 區

說 明 會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
-- 東京不動產 --

物件投資專區

--
物件檢索

物件檢索

7天內最新物件情報

7 天內最新物件情報

推薦物件

推薦物件(會員限定)

店鋪 & 事務所

店鋪 & 事務所

住宅付店鋪

住宅付店鋪

整棟大樓

整棟大樓

全部降價物件

全部降價物件

每日降價物件

每日降價物件

自訂搜尋條件

自訂搜尋條件 (會員)


-- 東京不動產 --

關鍵字搜尋

--

-- 東京不動產 --

區域檢索

--
東京都23區地圖
東京23区

千代田区 千代田区

中央区 中央区

港区 港区

新宿区 新宿区

文京区 文京区

台東区 台東区

墨田区 墨田区

江東区 江東区

品川区 品川区

目黒区 目黒区

大田区 大田区

世田谷区 世田谷区

渋谷区 渋谷区

中野区 中野区

杉並区 杉並区

豊島区 豊島区

北区 北区

荒川区 荒川区

板橋区 板橋区

練馬区 練馬区

足立区 足立区

葛飾区 葛飾区

江戸川区 江戸川区

其他地區

東京都下 大阪府

神奈川 神奈川

琦玉 琦玉

千葉 千葉

大阪 大阪

京都 京都

名古屋 名古屋

福岡 福岡


柬埔寨不動產

鐵道路線圖下載
鐵道路線圖下載


日本土地價格

日本實價登錄
不動產實價登錄查詢


Flag Counter

--

加入好友搜尋 @jphome
行動裝置直接點選圖片加入

--
< 回上一頁
>> 日本新聞總覽 > 反思人與人的互動──從臺北高等學校學生與傳閱式雜誌《雲葉》談起
新聞來源:nippon.com | 2020年12月22日
反思人與人的互動──從臺北高等學校學生與傳閱式雜誌《雲葉》談起

JP-Home.com

明治時代至昭和20年代,日本本土與其殖民地存在許多舊制高等學校,臺北高等學校便是其中一間。本文聚焦戰爭期間在學的學生,從他們所發行的班刊《雲葉》談起,介紹他們面對時代與社會的方式,以及與同伴的互動形式。

日本最南端的高等學校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獲得了網路此一嶄新的溝通手段,我們能與全世界的人進行互動,享受著輕鬆傳達自己的心情與想法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有些人會透過毫無責任感的發言或毀謗中傷,不客氣地傷害他人。

此時此刻,我們或許可以從80年前臺北高等學校的學生們手工製作的班刊《雲葉》,來重新發現人與人的正向互動方式,例如對彼此的體貼,或是分享改善社會的智慧、追尋自身的定位及生存方式所需的教養等等。

從明治時代、大正時代,直到昭和20年代,日本(包括海外殖民地與佔領地)有過38所舊制高等學校,在那裡有一流的教授會教導學生將來在大學吸收專業知識所需的基礎課程,其學問領域範圍廣泛,頗似現代大學裡的通識課程。全國高材生齊聚一堂,透過教室授課、宿舍生活、社團活動、聯誼活動與夜間狂歡、紀念祭典等,享受學生生活,培養友誼、人格與磨練教養。

臺灣也有一所舊制高校,就是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校、臺高或灣高。從1922年至1945年的24年內,這所學校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2020年7月過世的李登輝前總統便是其中之一。

位於這所日本「最南端」的學校裡的學生,他們究竟為何而煩惱,又為何而喜悅?對於戰爭與殖民統治的現實,他們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學生們留下的雜誌裡找到線索。

由文藝社團發行的《翔風》、新聞社團發行的《臺高》、宿舍刊物《山道》,以及愛好文藝的學生所發行的同人雜誌《足跡》、《南方文學》、博物學會社團的社刊《自然》、以班級為單位發行的《曙》、《南十字星》等,這些刊物都凝聚了在校生在臺北高校的歷史片刻中的所思所感。現在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繼承了臺北高等學校的校舍與設備,圖書館8樓還展示著部份現存的雜誌。

班刊《雲葉》

我的手上有1943年臺北高校尋常科4年級學生所發行的班刊《雲葉》影本。所謂尋常科,是指小學校、公學校畢業之後的中等教育階段,臺北高校每年約有40人(其中臺籍學生為3到4人)入學。

1943年5月《雲葉》創刊時,臺北高校正流行一股班刊潮,他們就是受到學長們所發行的刊物啟發,而決定創刊的。班刊從5月開始,直至這些4年級生升上高等科前的隔年2月為止,共發行了8期。他們把手寫稿紙線裝成冊,將這本世上絕無僅有的雜誌,稱作「傳閱式雜誌」。當時生活物資匱乏,既沒紙張也沒印刷經費,只得製作一冊讓大家傳閱。

《雲葉》現存部分,現由財團法人臺灣協會(東京都新宿區)收藏。
《雲葉》現存部分,現由財團法人臺灣協會(東京都新宿區)收藏。

《雲葉》第7期目次(筆者提供)
《雲葉》第7期目次(筆者提供)

翻開封面,便有目次、卷頭言,其後是詩、俳句、和歌、小說、隨筆、漫畫、研究報告等各領域的作品。時值太平洋戰爭戰況激化之時,許多作品也以阿圖島玉碎、瓜達康納爾島撤退或德日義三國同盟為題材。
考慮到他們成長的背景正值軍國主義主導國家體制的時期,便不難理解何以這些題材的作品會如此之多。例如在〈鐵道事故〉這篇隨筆中,偶然目擊事故現場的筆者寫道,「自己的身體是為國捐軀而存在的」,相當重要,絕不可因事故這種無聊原因而失去,應該要謹慎小心,慎防意外。當時正值就學學生徵兵緩召取消,學徒出陣(譯註:指國家徵召學生出征)開始之時,對他們而言,戰爭與死亡肯定是生為男子無法逃避的宿命,片刻未從腦中或離。

《雲葉》第7期(筆者提供)
《雲葉》第7期(筆者提供)

然而綜觀8期班刊,仔細閱讀其中作品,便會發現戰爭、軍事以外題材的作品反而較多。共計8期的《雲葉》裡,有的書寫家人與朋友的日常,有的捕捉上學與玩耍等生活情景,有的指出臺北城公共禮儀等社會問題,有的介紹從科學、生物、物理等理科書籍或古典文學等書中獲得的知識,或是書寫讀後感想,有的想像未來的街道樣貌,有的創造架空人物、編織滑稽故事,有的則論述人類應該如何生存、自己的頭腦應該如何用於回饋社會等等,這些文章都使人感覺不到戰爭的氣息,反而充滿了少年特有的青澀感性與好奇心、作為未來菁英的使命感,以及對社會的關注。

《雲葉》是把手寫稿紙直接裝訂,因此還能感受到每個人筆跡的個性與筆壓,彷彿傳達著筆者的呼吸氣息。有些地方寫錯了字便在上面貼上白紙訂正,有的是在傳閱途中被同學指出敘述有問題,因而以墨水塗黑。擅長繪畫的學生則以顏料畫出動植物與人物投稿,距離當年已經超過75年的今天,顏料依舊色調鮮明、未曾褪色。

《雲葉》第5期封面與目次(筆者提供)
《雲葉》第5期封面與目次(筆者提供)

宛如紙上班會的「批評欄」

這份雜誌還有一個有趣之處,那就是卷末會附上白紙,題為「批評欄」,讓讀完內容的人依序寫出對同學作品的感想,有的稱讚同學作品,有的則是語氣激昂地批評,也有「這樣寫會比較好」的建議。感想不是單方面的,有時還會有意見往來,讀來頗為驚心動魄。

比如,班上讀過最多書的早熟學生寫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讀後感,批評欄就有人寫道:「我真是看錯了竹內君,現在有些明白你的深刻思想了。然第197頁裡你寫『所謂認真,並非如修身教科書那般偽善之物』,但我屢次閱讀修身教科書,從未感到過其偽善。望你反省。」

對這則留言,另一位同學寫道:「竹內君的文章對我而言頗難,恐怕真正能解其中精義的只有少數。若有人明明讀不懂全文,卻只硬挑一部份出來隨便批判,那麼那種人的言論根本不值一提。竹內君啊,那則批評無聊透頂,那種連查拉圖斯特拉的查字都不會寫的唯物論者所說的話無須在意。望你今後更加勉勵。」

一名相當於今日高中一年級的16歲少年竟會閱讀尼采,這件事已經讓人吃驚,而文中對修身教科書提出異議的批判精神,以及那位老實承認同學文章對自己而言太過困難,同時安慰同學的學生也頗令人敬佩。此外,也有留言鼓勵班上較文靜的4位臺籍學生不須客氣,可嘗試多投稿。當有投稿作品觸及較敏感的民族問題時,批評欄也會出現擁護與反對的論戰。

對同學不客氣地發表意見,藉此切磋琢磨,這種態度可說是重視人格陶冶、汲汲於提高自身教養的舊制高校學生所獨有的。他們雖生活於戰爭年代,卻仍能保有此種特質,這使筆者受到莫大的感動。

在臺北高等學校就讀的學生們(川平朝清提供)
在臺北高等學校就讀的學生們(川平朝清提供)

《雲葉》其後

後來,《雲葉》在1944年2月發行的第8期後便停刊,4月,他們升上了高等科。當時文組學生會優先被徵召入伍,因父母都不希望小孩進入文組班,導致那個學年理組班增加了3個班級。與他們同學年的高等科學生中,有後來成為臺獨運動家的辜寬敏、對戰後臺灣醫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洪祖培與蕭柳青等人。在他們即將升上高等科2年級那年的3月,召集令終於寄到他們這些在學生所有人手裡,他們被命令要為美軍登陸臺灣做準備,在最前線擔任警備任務。

歷經否定人格般嚴厲而不講理的軍隊生活後,他們於1945年10月復學,在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的學校中,一邊等待引揚船的到來,一邊度過戰後混亂的日子。
也不知是誰放在那裡的,在日籍學生幾乎全部離開、空空蕩蕩的學生宿舍抽屜裡,完整的8期《雲葉》安靜地躺著。《雲葉》成員之一,川平朝清在等待前往沖繩的引揚船時發現了它,便拜託家人,在嚴格的行李限制中硬是把《雲葉》全集帶上船,帶回日本。
後來,這8本雜誌在1960年代從美軍佔領的沖繩被運到東京,由聚集而來的同學分別負責保管。對他們而言,這是凝聚他們的青春回憶,雖歷經混亂時代仍未曾消失、完好保存的「奇蹟」般的8本書。

在班刊中傾吐所思所感的臺北高校學生。在那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年代,他們只能在班刊中吐訴真心,也透過班刊理解友人的思想。現在的我們擁有遠優於當時的環境,或許我們應該試著去反思自己與友人,或是不認識的他者進行互動的方式。

標題圖片:臺北高等學校的同學們。1944年1月攝影(川平朝清提供)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g00985/



更多日本相關新聞
JP-Home.com
自民黨公佈運動方針草案 提出參院選舉獲勝最重要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2月22日電】日本自民黨的組織運動總部長小淵優子21日公佈了2025年運動方針草案。其中提出目標,鑑於執政黨在眾院為少數派,“夏季參院選舉取得勝利是最重要課題”。出於對派系政治集資宴會收... 〈詳內文〉

JP-Home.com
日本皇宮東御苑3月將推出解謎漫步遊戲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2月22日電】日本宮內廳將從3月18日起推出解謎遊戲“巡遊皇宮解謎之旅”,一邊用智能手機解答皇室歷史和知識相關問題,一邊漫步於皇宮東御苑。活動為免費參加,至2027年3月31日結束。 ... 〈詳內文〉

JP-Home.com
日外相與土耳其外長會談 磋商加沙局勢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約翰內斯堡2月22日電】日本外相岩屋毅21日在到訪地南非與土耳其外長菲丹舉行會談,磋商了巴勒斯坦自治區加沙局勢。岩屋強調,以色列與伊斯蘭組織哈馬斯之間的停火協議得到切實誠信的履行很重要,... 〈詳內文〉

JP-Home.com
石破稱已向分發月餅的法相作出嚴重警告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2月22日電】日本首相石破茂21日在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就法相鈴木馨祐向法務省全體職員分發月餅一事表示,已向鈴木作出了嚴重警告。有關給醫療費封頂的“高額療養費制度”,政府方針是將上調患者... 〈詳內文〉

JP-Home.com
女社長比例首次超過15% (2025年2月22日)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創業和企業繼承的同時,企業支持女性施展才幹的舉措也在逐步擴大,女企業家的數量不斷增多。 〈詳內文〉

JP-Home.com
日本航空業界為防止顧客騷擾推出海報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2月22日電】為了防止在航空業界日益嚴重的顧客騷擾並改善工作環境,由各航空公司組成的定期航空協會等製作宣傳海報,21日在東京羽田機場向媒體展示。口號是“大家一起打造和善的空中之旅”,在飛... 〈詳內文〉

JP-Home.com
日本北陸三縣面向外國媒體舉辦旅遊推介活動 (2025年2月22日)
  【共同社2月22日電】(記者:孫曉艷)日本北陸地區的富山、石川、福井三縣21日在東京的外國記者協會(FCCJ),舉辦了介紹當地美景美食等的“FCCJ北陸之夜”旅遊推介活動,希望乘著北陸新幹線延伸... 〈詳內文〉

JP-Home.com
日企在美中對立格局下艱難保持平衡 (2025年2月21日)
  【共同社長沙2月21日電】日本經濟界代表團21日視察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後結束了一系列的訪華行程。此次參加人數達到約200人,但未能實現與國務院總理李強等最高領導層的會晤。   擔任... 〈詳內文〉

JP-Home.com
前經產相認為日本對美國關稅措施缺乏危機感 (2025年2月21日)
  【共同社2月21日電】日本前經濟產業相齋藤健21日在東京舉辦的共同通信加盟社論說研究會上演講,對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推出的25%左右的汽車關稅表示擔憂稱,“日本國內還缺乏危機感”。他認為在世界秩序... 〈詳內文〉

JP-Home.com
長崎縣選出3市在突發事態時接收沖繩居民 (2025年2月21日)
  【共同社2月21日電】關於考慮到台灣突發事態,把日本沖繩縣先島諸島居民等約12萬人疏散到九州和山口縣的計劃,長崎縣21日透露了最初一個月把沖繩縣竹富町約4300人分散到長崎市等縣內3市的計劃草案... 〈詳內文〉

JP-Home.com
安倍昭惠在台灣演講稱特朗普懷有溫暖之心 (2025年2月21日)
  【共同社台北2月21日電】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妻子安倍昭惠在21日於台北市舉行的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上發表演講。她就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雖然言辭有時具有挑釁性,但他本性是熱愛和平,懷有溫暖... 〈詳內文〉

JP-Home.com
福島一核的燃料碎片實物首次公開 (2025年2月21日)
  【共同社2月21日電】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20日向媒體公開了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去年11月東電成功進行了燃料碎片的試採集工作,為核事故後首次。燃料碎片目前在... 〈詳內文〉


>>回日本新聞總覽





家豪國際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00200502)
本網站所刊登之不動產物件均為公開刊登
本網站內容享有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