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下受注目:什麼是接待型飲食店?
JP-Home.com
這個語彙被首次在公共場合使用,是在3月30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記者會時。「年輕族群如果要去卡啦OK、LIVE HOUSE、中高年族群要去酒吧、夜店等有帶有接待性質的飲食店的話,希望大家能控制不要前往」。之後,在表示容易發生群聚感染的場所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各自治體知事等記者會上,「接待型飲食店」開始慢慢被使用,那到底是怎麼樣的「接待法」呢?
|
日本的風俗營業法中,有就「接待型飲食店」做出對象歸類。其中的定義為「公關酒店、接客、料理店、咖啡廳或是其他相關設備去接待客人讓其遊樂或是飲食的營業」。
根據2018年1月30日警察廳生活安全局下達的「有關風俗營業等的規制暨業務的適當性等相關法律解釋運用基準」中,對於「接待」做出具體的描述。由於原文並非平易近人的詞彙,編輯部將在下方簡略介紹。
接待的定義
「以製造歡樂的氣氛等方法,來讓客人覺得受到禮遇」
以會話及服務等,對待期盼受到慰勞及歡樂的來客,提供超過一般飲食店範圍程度的會話與服務。
接待的主體
一般的場合下,從事接待的店經營者或是被雇用的人,或是被料理店等叫來陪伴客人的藝妓等場合,旅館、飯店等宴會俱樂部出現的女性也包括在內。通常都是以客人需要的異性為主,但有時也不一定受此限制。
接待? 抑或非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