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團隊成功使實驗鼠進入冬眠狀態
JP-Home.com
【共同社6月11日電】日本筑波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11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對原本不冬眠的實驗用小鼠及大鼠大腦中命名為“休眠誘導神經(Q神經)”的細胞進行刺激,成功使其進入近似冬眠的狀態。人類也很可能存在Q神經,如果將來能夠實際應用,或有望用於延長生命措施及器官保存等醫療,以及載人太空探索等領域。
作為冬眠的哺乳類,熊等為人所知,但佔實驗動物一大半的小鼠和大鼠由於不冬眠,相關研究進展緩慢。上述團隊的筑波大學教授櫻井武(神經科學)表示,“人工冬眠的研究將有很大進展”。
代謝及體溫下降的休眠長期持續的狀態稱為冬眠,有時長達幾個月。冬眠的哺乳類為了度過缺少食物的寒冷時期保持“節能狀態”,以便在營養缺乏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但其機制此前並不十分清楚。
Q神經位於調節體溫及控制睡眠等的下丘腦區域。用藥物對其進行刺激後,通常37度左右的小鼠體溫降至與氣溫幾乎相同的約24度,反映代謝活動的耗氧量也降到一兩成。停止使用藥物後,處於冬眠狀態的小鼠約一週後恢復到正常狀態。
為觀察冬眠狀態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調查了小鼠的運動能力和記憶力,結果與其他小鼠沒有差異。使用大鼠的實驗也得到基本相同的結果。
如果能使人類進入冬眠狀態,將有助於使遭遇事故的人的器官及組織的損傷不易惡化從而為治療贏得時間,或使進行長期太空旅行的宇航員能夠耐受低氧及低營養狀態。(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6/8e435cc7d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