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機構建議日本建築技術入選非物質遺產
JP-Home.com
【共同社11月17日電】日本文化廳17日宣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評估機構建議將“宮大工”(修建神社等的木匠)、“左官職人”(泥瓦匠)等工匠傳承的“傳統建築工匠之技 為繼承木造建築物的傳統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預計將在12月14日至19日在線召開的UNESCO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上決定正式列入。
對象為木工、左官等17個領域的技術。除了瓦屋頂、茅葺屋頂、建具(日本房屋的門、拉門、隔扇等的總稱)及榻榻米的製作外,建築物的外觀和內部裝修採用的裝飾、彩色及塗漆也包含在內。據稱使用木材、茅草、土壤等自然材料打造能抵禦地震及颱風的結構,支撐了以奈良法隆寺為代表的日本傳統建築文化。
評估機構的建議認為,從很久之前開始木匠的棟樑等“鍛鍊弟子,傳承知識和技術”。此外稱葺房頂等部分作業有地區居民的參與,還起到了加強社會團結的作用。
相關技術全部被日本政府列為“選定保存技術”,日本傳統建築技術保存會(大阪府東大阪市)、全國社寺等屋頂工程技術保存會(京都市)、日光社寺文化遺產保存會(栃木縣日光市)等14家團體被認定為保存團體。
日本政府2019年3月向UNESCO申報了這一項目。正式決定後將成為國內第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前的21項包括“能樂”、“和食”、由各地的傳統活動組成的“山・鉾・花車巡行”等。2018年,包括“男鹿生剝鬼節”(秋田縣男鹿市)在內的“來訪神 假面・扮裝的眾神”入選。
日本政府還申報了祈願豐收和驅除災厄的舞蹈“風流踴”作為下一個候選項目。對入選數量較多的日本的審查被定為兩年一次,該項目能否入選預計將於2022年決定。
2020年的委員會會議原計劃11月底開始在牙買加舉行,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延期,改為巴黎的UNESCO總部與各國連線舉行。(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11/a53352d665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