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嘯天地,看似無盡實有盡,且聽海浪聲 ——言水
JP-Home.com
凩の果(はて)はありけり海の音 ——言水
寒風嘯天地,看似無盡實有盡,且聽海浪聲 言水
(創作於1690年前後,收錄於《新撰都曲》)
「似有實無的東西」有哪些呢?舉例而言,彩虹的根部、地平線的盡頭、風的終點……但言水卻發現了「寒風的盡頭」。在初冬強勁的寒風中,樹葉紛紛揚揚地落下,所以寒風在日語中叫「木枯」。寒風從街道呼嘯而過,在山野間怒吼,最終吹到海面上,大海隨之喧囂起來。「寒風是有盡頭的,就是海上那喧囂的海浪聲」。寒風在毫無遮攔的海面上盡情肆虐,最終逐漸消亡。
這首俳句有一個詩箋,上面留下了「湖水眺望」的前言,可想而知,言水寫的是刮過琵琶湖的初冬寒風。不過言水編纂的《新撰都曲》這本書收錄這首俳句時並未附上前言,所以恐怕對言水來講,讀者理解為大海也無妨。
「果はありけり」這個說法來源於謠曲《東北》中描寫旅途的一段文字:「霞の関を今朝越えて 果てはありけり武蔵野を 分け暮らしつつ。」(今朝過霞關,蹚路穿過茫茫無際的武藏野平原。)
霞關是位於東京都多摩市關戶的關卡。一望無際的武藏野平原也是能走到盡頭的——言水借用了這個表達來吟詠初冬的寒風。江戶時代,謠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所以引用其中的詞句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言水(1650-1722年)是奈良人。年輕時曾在江戶與芭蕉相交甚密,後遷居京都。這首俳句因發現了「似有實無的東西」而備受讚譽,言水也被稱為「寒風言水」。
標題圖片: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0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