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廳公布《實錄》全文:香淳皇后回顧戰火歲月、並為戰爭孤兒心痛
宮內廳於9日公布了記載昭和天皇皇后香淳皇后97年一生的《香淳皇后實錄》全文。書中詳細記錄了戰爭期間她在皇居內的活動,包括終戰當日,她在兼作住居的防空設施「御文庫」中度過一整天,並透過收音機聽了玉音放送(天皇宣布投降的廣播)。戰後,她在擔任名譽總裁的日本紅十字會等活動中,多次表達對戰爭的感想。這為了解香淳皇后與昭和天皇一同走過激盪時代的真實形象,提供了寶貴線索。
宮內廳表示:「隨著近代日本三代皇后(昭憲皇太后、貞明皇后、香淳皇后)的《實錄》全部齊備,為皇后研究奠定了基礎」。
戰後,香淳皇后在1946年12月的日本紅十字會通常總會、1947年1月的名譽總裁推舉儀式等場合提及戰爭。同年5月,她在日本紅十字會舉行的全國兒童福祉大會上,談及孩子們的處境,坦言:「想到遭受戰災和歸國後成為孤兒或遺孤的孩子們,我心裡很痛,思考著是否能為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做些什麼,讓他們幸福」。
《實錄》詳述了戰前和戰時,她曾與舊日本軍幹部等單獨會面,以及為傷兵捲繃帶的日常。她長期接受專家講解,其中法學家穗積重遠對她的進講從1924年持續到1950年。
在結婚之前,《實錄》詳述了1918年開設的「御學問所」概況,以及1923年她在新潟縣逗留期間發生的關東大地震時的動態。戰後,她與昭和天皇一同巡視地方,出席國民體育大會(現國民運動大會)和全國植樹祭等活動。她經歷了首次海外旅行——訪歐(1971年)和訪美(1975年)。書中也詳細記載了她自1977年7月在那須御用邸傷到腰部後,在儀式中動作遲緩等因高齡引起的健康問題。
宮內廳表示,在長達17年的編纂過程中使用的約1500件資料中,包括婚前久邇宮家的文書、御學問所的日誌和穗積家文書等都是首次公開。
全文約3800頁,已於9日上午9點半在宮內廳網站上公開。
◇香淳皇后
香淳皇后於1903年(明治36年)3月6日誕生,是皇族久邇宮邦彥王與俔子妃的長女,名為良子(Nagako)。1924年(大正13年)1月26日,她與當時的皇太子昭和天皇結婚。兩人育有上皇陛下、常陸宮等2男5女。
1926年(大正15年)12月,隨著大正天皇逝世,昭和天皇即位,她以23歲之齡成為皇后。她歷經戰爭時代,戰後與昭和天皇一同出席國民體育大會(現國民運動大會)和全國植樹祭等活動。她透過1971年訪歐、1975年訪美等,對國際親善做出貢獻,並曾擔任日本紅十字社的名譽總裁。
1989年(昭和64年)1月,昭和天皇逝世,她成為皇太后。2000年(平成12年)6月16日,因年老體衰以97歲高齡逝世,被追諡為香淳皇后。同年7月25日,舉行了葬禮「斂葬之儀」,安葬於武藏陵墓地(東京都八王子市)。

香淳皇后(宮內廳提供)

記錄香淳皇后一生的《香淳皇后實錄》(代表攝影)

昭和天皇和香淳皇后在療養地那須御用邸度過時光=1985年8月,栃木縣那須町

1945年8月15日的《香淳皇后實錄》記載內容(代表攝影)
[Copyright The Jiji Press, Ltd.]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news/yjj20251009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