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提供場地及人力支援
位於愛知縣小牧市的大型陶瓷製造公司日本碍子株式會社(NGK INSULATORS, LTD.)的單身員工宿舍,每到下午五點,孩子們會聚集在這裡上日語課。
宿舍房間比一般學校教室稍微寬敞些。當天,有居住在附近的來自巴西和菲律賓等國的孩子一起學習,而日本語講師群中也有日本碍子公司的員工。
上課氛圍像是一對一補習班,學習內容包含初級日本語與學校課業輔導,並根據每位學生的日語程度來安排課程。父母皆來自巴西、目前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宮地步美,她在家使用葡萄牙語,英語也很流利,日語則是幾年前才開始學習。宮地同學說,「在這裡上課很開心,我越來越聽得懂學校上課的內容」。隨著學習範圍越深廣,她也開始懷抱「想在日本當外科醫師」的夢想。
另一位同為國中一年級的普久原愛美,父親是巴西人、母親是日巴混血,已在此學習近四年,她興奮地說,「這裡的老師會教導我在學校聽不懂的部分,將來我想要當模特兒,」眼中充滿了希望之光。

在日本碍子公司員工宿舍上日語課的普久原愛美(左)和 宮地步美(右)
教室的營運管理由小牧市內的「一色大波斯菊支援學習會」負責。教學場地由日本碍子公司提供,每週晚上兩次免費使用,而日本碍子公司員工則以志工形式,擔任輔導講師協助教學。愛知縣內各大企業團體也贊助款項,用以支應部分營運經費如教材費等。像這樣由企業主動參與在地教育支援,協助當地外籍孩童學習,在日本全國實屬難得。

日本碍子公司員工宿舍(左)與教學所需的各式教材(右)
「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
在製造業盛行的東海地區,外國人是珍貴的人力資源。許多外籍人士取得工作簽證後,舉家移居日本,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孩子無法順利以日語進行日常對話,也有不少孩子跟不上學校課業進度。
根據文部科學省2023年的調查顯示,日本全國約有5萬8000名外籍孩童與學生需要日本語輔導,其中有2成約1萬2000人居住在愛知縣,人數在各都道府縣中排名第一。除了大學等教育機構外,目前全日本約有兩千多間日本語教室。這些民間團體所創設的教室多使用公共設施如公民館、或借用私人空間,經常要面對每次的場地使用和教材搬運等諸多突發狀況,做好營運管理並不容易。
大波斯菊支援會負責人平坂禮子女士(71)原本在小牧市經營書法教室。當時教室有開設教導外國孩子如何書寫日文的課程,由於其耐心教學和細心照顧,街坊鄰居對她讚譽有加,在口耳相傳下,越來越多外國孩子來此學習。於是她在27年前轉型,改為日本語教室。那時,她借用丈夫公司的一個場地上課,但因地方狹小、講師招募不易,初期經營得相當辛苦。平坂女士回憶道,「日本碍子公司提供了比原本大六倍的空間當作教室使用,公司還派人協助,不僅讓孩子能夠安穩地學習,眾多教材也獲得妥善保存,真是非常理想的學習環境。」

一色大波斯菊支援學習會負責人平坂禮子女士。除了照料日本碍子公司的教室外,平日白天也積極提供未就學的外國籍中學生課業輔導等日常協助。
針對「全國最多」的需求壓力,各機構擴大支援
自2008年起,愛知縣內開始建立由公私協力合作的日本語支援制度。愛知縣政府攜手三大企業體,包含愛知縣經營者協會、中部經濟聯合會、愛知縣商工會議所聯合會共同合作,設立「日本語學習支援基金」,提供日語教育所需的資金贊助,這項合作模式迄今已穩健邁入第18個年頭。
然而,由於外籍工作者數量大幅增加,使得愛知縣內需要日語輔導的孩童人數亦不斷攀升。愛知縣經營者協會岩原明彥專務理事表示,「根據文部科學省2021年的調查顯示,愛知縣內需要日本語輔導的孩童數為全國之冠,高達1萬749人。儘管東京有更多的外籍工作者,但在愛知縣則有更多學習相對落後的孩子。由統計數字可見,愛知縣教育環境的提升尚未趕上外籍人士的增加速度。」

愛知縣經營者協會岩原明彥專務理事指出「必須儘速改善現狀」
自2022年起,陸續有人提議要研擬新支援制度,因為現行制度已不符實際需求,例如「只提供金錢贊助不夠」、「日語教師年齡偏高,志工人力不足」、「教室維持困難」等問題逐一浮出檯面。
經過多方討論後,除了延續對日語教室的金錢贊助外,另外新增了兩個項目:企業提供人力和場地支援日語教室運作、以及培育日語教育志工。而且,協助單位不再侷限於企業團體和政府行政部門,將進一步廣邀各大學及非營利組織(NPO)共同參與合作。
企業回饋鄉里積極投入支援工作
最早開始直接提供協助的企業是日本碍子公司。多年前,企劃負責人以回饋鄉里為目的,考慮在設有公司分部的小牧市先行提供日本語教室的支援服務,從多位候補夥伴中,選定了同以小牧市為據點的大波斯菊支援會。
日本碍子公司總務部社會貢獻組經理森脇敬普表示,「集團旗下約有500名短期外籍員工,我們認真思考『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在當地工作的外國員工及其家庭融入日本』,於是開始試辦對於孩子的各項生活輔導。如果這些努力學習日語的孩子,將來順利進入日本職場,或成為日本與母國之間的橋樑,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而提到選擇大波斯菊支援會的原因,他則說,「提供孩子的日語輔導類別大約可分成三種,即生活用語、日常用語、學習用語。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提供學習語言的環境,帶給孩子未來升學和就業的助力,這一點極具意義。」

日本碍子公司總務部社會貢獻組經理森脇敬普表示,「自2019年開始認真思考提供外籍員工孩子之教育協助」
日本碍子公司已將服務範圍擴大到小牧市以外的城市。自2023年11月起,位於半田市的知多事業所也開始提供員工福利設施內一間房間作為日本語教室使用。而愛知縣內其他大型製造業公司,也開始著手規劃提供類似服務。

教室內展示孩子參與學習與活動的照片
透過媒合發掘新生代接班人
日語師資培訓也如火如荼進行。在愛知縣2022年開始推行的計畫中,加入了一項獨特的志工媒合機制。由企業招募志願者,教導他們基本知識,並安排與日語教室負責團隊進行面談,這很像是「聯誼活動」,讓雙方互相了解後進行配對合作。
自2022年起的三年間,共舉辦了五次媒合活動。吸引了來自29家企業的188位志願者、以及欲招募人力的37間日語教室負責人參加。岩原專務理事表示,「透過參加媒合活動而成為志工的人,不論年齡多數為女性。有些人曾跟隨丈夫或雙親轉調國外,一起在異鄉生活,受到當地居民熱情款待,因此懷著回饋社會的心情參與志工服務。」今後也將進一步邀請非營利組織(NPO)和大學共同參與合作。
從會後問卷調查來看,有七成參與者透過媒合活動而開啟了他們的日語教室志工生涯,也包含雖尚未開始服務,但已有計劃要加入志工行列的人。岩原專務理事分析道,「媒合活動順利成為志工服務的起點,有效促進並推動前進腳步。這正是我們三年來努力的成果。」
我們一個一個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那些雇用外國員工的企業,若能協助當地外國孩子的日語教育,將能為地方創造正向循環,並帶動社區發展。儘管愛知縣的支援計劃仍在推廣階段,但已成為一個先進的支援典範,受到各界矚目。
※圖片由筆者拍攝
標題圖片:日本碍子公司免費提供場地,作為日本語教室使用(愛知縣小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