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遇兵人,昔日金戈鐵馬處,萋萋夏草生——芭蕉
JP-Home.com
夏草や兵(つはもの)どもが夢の跡 ——芭蕉
夢裡遇兵人,昔日金戈鐵馬處,萋萋夏草生 芭蕉
(1689年作,收錄於《奧州小道》)
這首俳句是芭蕉舊曆5月13日(新曆6月29日)到訪奧州平泉的高館時所作。現今普遍將其解釋為野心勃勃的武士戰敗而逃,身後只留下叢生的夏草。但我想說,芭蕉的這首俳句表達的並非此意。為什麼呢?因為在芭蕉的年代,「夢」還不作「希望、願望」這種意思講,它單純是指睡眠中的一種現象。以此為前提,這首俳句又該作何解釋呢?
在日本傳統藝術之一的能樂裡,有很多主角托夢配角,配角醒後,主角也消失得不見蹤影這類故事。主角是在當地死去的人物的亡靈,時不時會向人傾述,要求去祭拜他們死去的地方。而且,就像現在依然還在使用的詞語「草葉之陰(九泉之下)」那樣,一般墳頭總是草木叢生的。綜合這些要素,在能樂意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如下解讀。
「在高館,我經歷了這樣一件事。到訪時,我不知不覺睡著了,還做了個夢。戰死於高館的源義經及弁慶等兵卒出現在我的夢裡,講述了他們最後的悲壯一戰,並要我為他們祭祀上供。醒後發現,夢中鮮活地看到了他們的那片地方,只有萋萋叢生的夏草。」芭蕉在俳句裡完全變成了能樂裡的配角,在古戰場上與陣亡兵士的魂靈進行了一次對話。
標題圖片:從高館遠眺夏季的北上川(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0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