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五月雨,䴙䴘浮巢隨波蕩,出門去看看——芭蕉
JP-Home.com
さみだれに鳰(にほ)のうき巣を見にゆかむ ——芭蕉
連綿五月雨,䴙䴘浮巢隨波蕩,出門去看看 芭蕉
(1687年作,《真跡懷紙》)
據氣象廳消息,往年(過去30年均值)的入梅時間,關東地區是6月7日,出梅是7月19日。而在舊曆年中,梅雨季一般在5月,因此日本自古就把梅雨稱做「五月雨」,在俳句中一直是夏季吟詠的主題。
䴙䴘是一種水鳥,棲息在湖泊、池塘、沼澤中,常用水面上的蘆葦雜草築巢。要說「䴙䴘浮巢」,在過去是命運無常、無依無靠的象徵。比如,鎌倉時代初期的女詩人式子內親王就留下了這樣一首和歌——虛幻無常人世間,猶如風中䴙䴘巢,沉沉浮浮隨波飄。
芭蕉說,在五月雨中,河裡漲水,䴙䴘浮巢似乎又得隨波漂流了,想「出門去看看」。言下之意,是想去身臨其境地體驗那種無常感。芭蕉自己對這首俳句做了解說,稱「雖然它只以和歌與連歌的常用語句構成,但採取了『出門去看看』的行動,這一點使其成為了有異於和歌的俳句。」(《三冊子》)換而言之,這首俳句與只以傳統的意象來吟詠「䴙䴘浮巢」的和歌不同,表達了要付諸實際行動,即「出門去看看」的好奇之心。芭蕉尊重這種態度,並稱其為「數寄」(意即風雅——譯註)。
標題圖片: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0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