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Cub,終於Cub」
Super Cub在筆者懂事的半世紀以前,就已經存在於周遭。像是早晚的送報、中午蕎麥麵或中華料理的外送等,用於各式用途的這輛輕型機車的活躍身影。即使車子沒有進入視野,也能感受到那種不會給人帶來壓力的柔和「嘶咚咚咚咚」排氣聲,以及變速時,「喀嚓扣」的機械聲。無論在都市還是鄉下,在日本各地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的稀有機車,那就是Super Cub。
筆者身為機車領域專門記者,至今已經試乘過國內外各種機車,但每當我坐上Super Cub,那理想又舒適的引擎鼓動感、不問騎士技巧的簡易操作性,還有油耗性能,都不禁令我感到佩服。筆者可說是從未聽過Super Cub發生故障。釣客之間有一句格言是「始於鯽魚,終於鯽魚」,而騎士們效仿這句話,從以前開始,就將機車這門興趣比喻為「始於Cub,終於Cub」。這台車不只是最適合初學者學習騎車基礎的車種,即使年紀增長,也能繼續騎。由此可見,這句話說得非常貼切。
Super Cub的主要歷史
- 1958年8月 第一代「Super Cub C100」上市
- 1959年 開始出口美國
- 1961年 Super Cub系列在全世界已累計生產100萬台
- 1964年 首次採用頂置凸輪軸(OHC)的Super Cub C65上市
- 1974年 全世界累計生產1000萬台
- 1983年 Super Cub 50,油耗達成180km/1
- 2005年 全世界累計生產5000萬台
- 2008年 上市50週年,全世界累計生產6000萬台
- 2014年 Super Cub的車形在日本獲得立體商標登記認可
- 2017年 全世界累計生產1億台
- 2025年 50cc型號預計結束生產
出處:HONDA
本田宗一郎打造,藤澤武夫販售
Super Cub是由HONDA其中之一的創辦人,同時也是最高販售負責人藤澤武夫規劃,然後由身為白手起家技術員的創業社長本田宗一郎開發的車種。
1956年12月,這兩個人前往歐洲視察,想尋找熱賣商品的靈感。當時,速克達在日本很受歡迎,HONDA也在1954年販賣車身由FRP(纖維強化塑膠)樹脂製成的「JUNO K型」。然而,這款車的車身沉重,卻沒有相對應的馬力,還常常故障,絕對不是個成功的商品。本田和藤澤得知歐洲有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會使用速克達和輕便摩托車(有腳踏板的機車)。他們在理解國情有所不同的情況下,摸索何謂日本人追求的小型二輪車的理想樣貌。
![1952年HONDA販賣的腳踏車用輔助引擎「Cub F型」。白色的燃料盤和紅色的引擎廣為人知(筆者攝影)](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4/2739514.jpg)
1952年HONDA販賣的腳踏車用輔助引擎「Cub F型」。白色的燃料盤和紅色的引擎廣為人知(筆者攝影)
最後他們兩人鎖定的製造理念是「蕎麥麵店的外送員可以單手騎」與「穿裙子的女性也能騎」。本田從歐洲回國後,1957年馬上站在最前方指揮,著手開發引擎。當時,機車引擎的主流是輕量簡單,而且高功率的二行程循環引擎。不過,本田選了油耗性能優秀,且較不會噴油的四行程循環引擎。他還加入各種新點子,例如將引擎盡可能放在較低的位置以優先跨坐的便利性,或是開發不需用左手操縱換擋桿的遠心式離合器。新車排氣量是50cc,最超功率是4.5匹馬力。「Honda Cub F型」(裝在腳踏車上的輔助引擎)同樣是50cc、二行程循環引擎,不過它是1匹馬力,新車等於能發揮4倍以上的馬力。
至於車體設計上,他們也具體實現了各種點子。像是輪胎的尺寸,考慮到當時路面鋪設率頂多10%,以及日本人體格較嬌小,本田認為17英吋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由於國內不存在這種尺寸的輪胎,他們只好不斷奔走,尋找願意量產的輪胎製造商。Super Cub的造型都是以17英吋的輪胎為前提設計,如果當時沒有公司願意配合,現在恐怕就不會出現那優雅的S型車身了。
![1958年8月上市的第一代Super Cub「C100」。當時上班族的起薪是8500圓,在這樣的時代裡,要價5萬5000圓,竟然賣爆(HONDA提供)](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5/2739515.jpg)
1958年8月上市的第一代Super Cub「C100」。當時上班族的起薪是8500圓,在這樣的時代裡,要價5萬5000圓,竟然賣爆(HONDA提供)
再加上包覆著足部、充滿特色的腳踏板是用重量輕的聚乙烯製成,能防止前輪噴濺的泥水。當時,專門的製造商還沒做過這麼大的製品,因此是以HONDA提供模具為條件,才進行量產。
這款新型車命名為「Super Cub C100」,是超越腳踏車用輔助引擎之意。新車在1958年8月一上市,立即獲得很大的迴響。當時,公司所有二輪車在國內的銷售數是一個月4萬台左右,但藤澤誇下海口「光是Super Cub就要一個月賣3萬台」。到了上市第三年,一年的生產數量就飛躍至約56萬台,遠比藤澤的宣言還要多。
在美國獲得成功,銷往全世界
藤澤在Super Cub上市的前2年開始進行國外市場的調查。歐洲一年販賣的二輪車數量是200萬台,相較於這個數字,美國卻僅有6萬台。在當時的美國,機車是三教九流騎乘的──這樣的印象相當強烈,而且暢銷車款都以哈雷機車和凱旋重機這種排氣量大的為主。
藤澤能料想到外銷之路困難重重,但要是能在具有世界第一消費力的美國獲得成功,將會是莫大的收益,也會是飛向世界的助力。因此他做出決斷,認為必須首先挑戰美國市場。他們在HONDA販售Super Cub的隔年──也就是1959年,於美國洛杉磯設立「美國本田有限公司」。接著,將4個機種投入市場,結果卻是非常慘淡。
此時,在困境中開出一條活路的車款,就是Super Cub C100(北美名:HONDA 50)。這台車在日本是以外送和通勤的代步工具獲得普及,不過在美國則是會先放在皮卡車或露營車上,載到目的地當成玩耍的道具,獲得高度肯定。
美國本田公司分析市場動向後,決定不要只在制式二輪販賣店販售HONDA 50,甚至要拓展到釣具店和運動用品店,並積極地在報章雜誌上打廣告。這些努力最後有了成果,1962年的銷量攀升至4萬台以上。
![HONDA在1963年於美國舉辦的「nicest people Campaign」活動廣告。他們持續在高級畫報雜誌《時代》、《生活》、《展望》、《POST》等雜誌刊登廣告,1964年也開始進攻電視廣告(HONDA提供)](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6/2739516.jpg)
HONDA在1963年於美國舉辦的「nicest people Campaign」活動廣告。他們持續在高級畫報雜誌《時代》、《生活》、《展望》、《POST》等雜誌刊登廣告,1964年也開始進攻電視廣告(HONDA提供)
到了1963年,做好萬全的準備後,開始大肆宣傳「nicest people Campaign」的廣告。以「YOU MEET THE NICEST PEOPLE ON A HONDA(坐上HONDA,你將會邂逅美好的人)」的標語,搭配各種使用情境插圖獲得好評。他們藉此成功將「機車是三教九流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轉變成「讓生活更開心、更便利的二輪機動車」。HONDA 50在美國甚至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在美國取得成功的同時,HONDA也開始進行Super Cub的國外生產。基於「在有需求的地方生產」的企業理念,1961年於台灣設廠,1963年到比利時,1967年泰國的工廠也開始運作。目前在全世界9國有10個生產據點。
![生產日本國內用的Super Cub的熊本製作所(HONDA提供)](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7/2739517.jpg)
生產日本國內用的Super Cub的熊本製作所(HONDA提供)
在各國進化、發展
2017年10月是C100誕生的59年後,Super Cub系列在全世界已經累計生產1億台。以單一系列來說,是世界之最,現在則是已經突破1億1000萬台。
![這台是改款的「CT125 Hunter Cub」。是日本125cc機車賣得最好的其中一款。後座可乘載許多物品,許多人都騎著它旅行露營(筆者攝影)](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8/2739518.jpg)
這台是改款的「CT125 Hunter Cub」。是日本125cc機車賣得最好的其中一款。後座可乘載許多物品,許多人都騎著它旅行露營(筆者攝影)
Super Cub有許多配合各國需求的改良版。以日本為例,早在1961年就已在國內公開C100的送報款。此外,同一年,美國也推出越野需求的「CA100T Trail 50」。
![這是2010年在泰國上市的「WAVE110i AT」。採用和速克達一樣的自排變速箱。1995年在同一國誕生的「WAVE」系列設計前衛,因此成了熱門車款(筆者攝影)](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19/2739519.jpg)
這是2010年在泰國上市的「WAVE110i AT」。採用和速克達一樣的自排變速箱。1995年在同一國誕生的「WAVE」系列設計前衛,因此成了熱門車款(筆者攝影)
1995年,設計前衛又時髦的「WAVE」在泰國登場。這款車不只在東南亞全境熱賣,在南美也大受歡迎。在巴西,因為大家覺得手抱著東西騎車很難看,在座位下有很大的收納空間的「Biz系列」就這麼於1998年誕生。這個車款後來也成了南美地區的指標車款。
![2017年舉辦的全世界累計生產1億台紀念大典中,展示著各國生產的Super Cub。照片中的車款是巴西的「Biz125」(HONDA提供)](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20/2739520.jpg)
2017年舉辦的全世界累計生產1億台紀念大典中,展示著各國生產的Super Cub。照片中的車款是巴西的「Biz125」(HONDA提供)
在日本,隨著2025年11月開始加強排氣管制,排氣量在50cc以下的輕型機車不能再生產。HONDA遂在2024年12月販售限定的「最終型號」,並在2025年5月結束生產。110cc的型號繼續生產、販賣,因此Super Cub的歷史不會就此中斷。可以輕鬆乘坐,方便又實惠,而且堅固不易故障。各位在世界各國的城鎮中看見Super Cub時,可以試著想像「那也是1億1000萬台中的其中一台」。
![三麗鷗的人氣角色「Hello Kitty」的50週年紀念車款。HONDA常販賣和其他公司聯名的合作車款(HONDA提供)](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739521/2739521.jpg)
三麗鷗的人氣角色「Hello Kitty」的50週年紀念車款。HONDA常販賣和其他公司聯名的合作車款(HONDA提供)
標題圖片:2022年坐在改款的「Super Cub 100」上的大屋雄一。為了因應最新排氣規定,這台車採用易於修理的真空胎。(Motor-Fan BIKE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