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軍艦「馬德雷山號」成為爭議焦點
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EEZ)的仁愛暗沙(菲方稱:阿雲津礁)長期以來一直是南海局勢的關注焦點,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亦對此表達「深切憂慮」(*1)。1999年,菲律賓政府刻意將菲律賓海軍運輸艦「馬德雷山號」擱淺於此,並派駐海軍陸戰隊員常駐作為監視據點。然而,僅憑藉擱淺的「馬德雷山號」無法實現自給自足,必須仰賴外部的定期補給與人員輪替。為了抵達「馬德雷山號」,菲律賓海軍須透過僅容許吃水較淺的船隻通行之淺灘,以維持人員輪替及必需物資的補給。
針對此情勢,中國在南海主張「歷史性權利」,持續展開干擾行動(*2)。單就2023年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件來看,包括中國海警艦對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巡邏艦實施雷射照射(2月)、中國海警艦對菲律賓巡邏艦動用水砲(8月)、中國海警艦與菲律賓海軍租用補給船相撞、緊接著中國民兵船與菲律賓巡邏艦相撞(10月),以及中國海警艦施放水砲並與菲律賓巡邏艦發生碰撞(12月)等事件。2024年局勢依舊緊張,菲律賓海軍在應對過程之中,更出現人員身受重傷。這一連串緊張態勢似已成為一種新常態。
本文將回顧「馬德雷山號」補給行動攻防之來龍去脈,並藉此深入探討海洋法治之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