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勞的髖關節
放在理科教室一隅的人類骨骼標本,相信大家都見過,也都還記得吧。位於身體中段,左右對稱,起著支撐骨盆以上的上半身和連接下半身的作用,是雙腳行走的關鍵。這就是「髖關節」。
這個關節的外形,像一個小球鑲嵌在碗裡。乍一看,結構簡單,卻可向上下左右等各方向運動,相當靈巧。
人體骨骼中,最長的要數髖骨。髖骨頭與包裹髖骨頭、充當屋頂功能的碗狀髖臼,如果對位良好,則處於最佳的運動狀態。球狀的髖骨頭,在髖臼這口碗裡滑動,就能向各個方向運動。
大概20年前,我有個拍攝人體骨骼標本的機會。當時,我就對髖關節的小球和小碗做了各種操作。結構簡單得驚人,卻又如此精妙地組合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神秘力量。

髖骨頭被牢牢地吸附在髖臼上,卻又可自由旋轉。髖關節靠著這對搭檔的舞蹈而靈活躍動
髖關節炎
髖關節既然如此像大車輪一般活躍,那麼隨著身體老化,開始發出悲鳴,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關節的球和碗之間有軟骨,起著汽車減振器的作用。當軟骨受到磨損,或髖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或髖骨頭出現空洞等等,這些都會引發疼痛。如果僅靠緩解疼痛的保守治療,也依然無法減緩疼痛時,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把損傷嚴重的髖關節摘除,置換成人工髖關節。
約80%的日本中老年女性,由於先天因素,髖臼偏淺,所以不能完全包裹髖骨頭部,最終多會引發髖關節炎。
我妻子也不例外,患上了髖關節炎。

美國史賽克公司生產的植入關節。重250g。實際的髖骨頭部重量約150g,所以術後體重會增加100g左右
妻子與髖關節的鬥爭,年頭已久。自高中時期髖關節出現不適以來,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問題不僅在於髖關節本身的疼痛,還在於為減輕疼痛的畸形動作,導致骨盆傾斜,出現了長短腿,時常難以完成長距離的步行。每次發作,都嘗試各種治療方案,一直縫縫補補到了年近七旬。
我也時常給她按摩搓揉腰腿,也去求過神拜過佛,盼望她能好轉。但是,或許是軟骨被磨損得無可再磨,她終於忍受不住疼痛,決定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我家附近有玉川醫院(東京都世田谷區)。髖關節手術量年超1000例,可謂日本頂級水準。妻子以往一直在這裡看病,這次非常幸運,由髖關節中心主任松原正明醫生主刀。松原醫生是日本髖關節手術的第一人。這正是個好機會,可以向受這一病痛折磨的400萬名患者,分享手術最前線的資訊。出於這一考慮,我提出了採訪申請,在特別許可下,獲准拍攝妻子手術的全過程。

術前檢查項目之一,骨密度測定。女性在閉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密度會急劇降低,所以容易患骨質疏鬆
術前討論會
手術1週前,醫生會聚集到叫「繪描室」的房間。在X光和CT等大量影像檢查結果的包圍中,為預定於下週做手術的患者,細緻探討最適合每個人的手術方案。
桌上放有透明底片,上面畫有各家人工髖關節廠商生產的植入關節模型。醫生會把描摹紙放在上面,用鉛筆按術前計畫,確認植入體的植入位置。

討論會上,醫生會對照患者的各項檢查資料,探討手術方針
「我習慣骨骼用藍筆劃,植入關節用紅筆劃。我覺得這樣看著美觀,所以一直分顏色畫圖。但也有人只用黑筆劃,每個人都不一樣。」
松原醫生手術當天也是早上7點就來了。他說已為自己主刀的下一個患者,繪製了術前計畫。
髖關節中心為做術前計畫,已斥資引入了3D導航軟體,手繪軌跡圖並非必須。但是,一邊試錯一邊畫線,這一操作可當作術前的模擬預演,對手術經驗尚為不足的年輕醫生來說,是一種形象思維訓練。每當此時,也必須由松原醫生最終拍板。

使用藍、紅鉛筆、分度器和直尺,活動自己的雙手,在腦海中預演手術過程
松原醫生強調了形成肌肉記憶的意義,他說:「老醫生都跟我們說『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骨骼後面的組織關係,還有看不見的線,就都能慢慢看清楚了』。我年輕的時候,還沒有3D技術。我從30年前起就是這個風格了。」
這間討論室叫做「繪描室」。大概也體現了醫療團隊對松原醫生這一姿態的認同吧。

「人工髖關節裝上後就是這樣的。」松原醫生細緻地進行術前說明,直至患者充分理解
手術開始

「想穿上太空服般的手術服,這個願望也是我選擇當骨外科醫生的一個動機。」松原醫師說話時很放鬆
妻子全身麻醉,陷入沉睡。
手術採取前側開刀進入。這種前路方式如今已在全國普及,而最早將它引入日本的先驅,正是松原醫生。當時,從靠近髖關節的後側開刀是主流。但這樣就會傷及肌肉和組織,無法復原。松原醫生一直在探索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當他在一次學會上聽聞德國醫生設計的手術方式後,「我直覺就是它了。立馬飛到德國,直接上門求教。」新方式是前側開刀進入,不會損傷肌肉和肌腱,所以術後恢復迅速,是劃時代的技術。據介紹,髖關節中心從2009年起,所有手術都採取了前路方式。
研發適合日本人的人工髖關節,利用3D-CT模型研究新的導航技術,研發便捷的手術器具......由豐富的手術經驗背書,富有創意與探索精神的「松原流」,被髖關節中心的下一代醫療人員切實地繼承了下來。這是我在各種場景中的切身體會。
機械臂手術輔助的最新系統
手術終於到達高潮,技術先進的手術輔助機器人「Mako」登場。該技術是用機械臂輔助主刀醫生的動作。當醫生即將對不在術前計畫範圍內的骨骼動刀時,機械臂就會施加限制。
「引入這套設備後,做手術就更放心了。現場不再依賴醫生個人卓越的指上工夫——所謂的『神之手』,它能幫助所有醫生達到及格線,有利於醫療團隊的組建。」

Mako機器人工作時的狀態。圖片左側,松原醫生打開研磨器的開關,鑽頭轉動,削磨骨骼。右側監視器上,綠色表示應去除的部分。去除乾淨後,會變成白色。過度磨削時,會變成紅色,一旦超過2mm,機器會自動停止

使用骨錘和骨鑿,把髖臼杯敲進髖臼側。敲入人工軟骨內襯後,「哢」的一聲響,內襯與髖臼杯嚴絲合縫嵌到一起。電子設備的進步雖然日新月異,但手感和響聲,依然是最可靠的方法

摘除的髖骨頭部。原本軟骨應該呈現珍珠色,但變質後,越發偏向黃色。妻子的情況是軟骨磨損,連軟骨下的骨頭都暴露出來了。松原醫生說:「骨頭裡是有神經的。大概之前走路,都很痛吧。」

用底片確認人工髖關節是否完美植入,1小時17分鐘後,手術順利結束
手術翌日就開始康復訓練

在康復治療師松江洋平的指導下,開始關節活動度訓練。據說術後最為重要的不是躺在床上靜養,而是積極活動身體

出院前,要結合患者的生活環境和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個性化復健訓練,比如樓梯上下訓練等。承蒙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妻子術後8天出院。雖說離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已經能看到她滿面笑容,吵著鬧著「要做那個,要去那裡」了
傾聽骨骼的聲音
松原醫生明年就70歲了。如今依然精神飽滿,活力煥發,每年差不多主刀250起手術,讓人很難相信他已年近古稀。他說,過去他也夢想過當一名考古學者。後來,那個學生時代熱衷於足球的青年人,成了一名骨外科醫生,一路走在髖關節領域的最前線。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盆骨的髖臼比作「洞窟的洞口」,那松原醫生就像是對準那個洞口,將小球一腳踢進的前鋒。並且,側耳傾聽來自身體深處的骨骼的聲音,不就正是考古學人發掘遺跡的浪漫情懷嗎?
「凝視衰老」,也就是「凝視骨骼」。

人類的骨骼隨著年歲成長而減少,最終會定格在206個左右。乍一看,每根骨頭似乎都一樣,而實際上沒有一根骨頭是相同的
撰文、圖片:大西成明
標題圖片:一邊查看髖關節底片,一邊討論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