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新冠疫情中的心理健康狀況因收入而異
JP-Home.com
【共同社10月4日電】3日從東京醫科大學等團隊的調查結果獲悉,在日本經歷新冠疫情“第一波”的今年2月和4月,心理健康狀況糟糕到被判定為疑似重度抑鬱程度的人員佔比方面,年收入越低,此類人員所佔比率越大。
該結果顯示出,不僅是對疾病本身感到不安,而且收入減少等對生活的打擊也可能造成了影響。低收入者在疫情擴大告一段落後,心理狀況不佳的人數沒有減少,團隊成員東京醫大講師菊池宏幸指出:“需要關懷低收入者的心理健康對策。”
調查面向居住在關東地區的20~79歲男女約2100人,通過網絡實施。就疫情初期的2月下旬和感染人數激增的4月初,基於對6個問題的回答,調查了心理健康狀況糟糕到疑似有重度抑鬱和焦慮症程度的人員的佔比。
從整體來看,心理狀況不佳人員的佔比從2月的9.3%增至4月的11.3%。按照收入來分,和年收入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以上但不滿600萬日元的人相比,年收入200萬日元以上但不滿400萬日元是1.6倍,不滿200萬日元則是1.8倍,更容易心理狀況不佳。
在感染人數暫且穩定下來的5月底進行了追加調查,結果發現其他人群的心理狀況不佳人員佔比減少了,但年收入不滿200萬日元人群的該數據繼續增大。可見差距正在拉大。
團隊推測,對感染新冠導致健康狀況惡化和隔離等的不安引發了心理狀況不佳;分析稱低收入者在此之外,還可能大幅受到收入減少和被解僱等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10/b4ebef9e4f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