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福島一核處理水排放前檢測對象將新增“鎘”
JP-Home.com
【共同社8月1日電】7月31日採訪相關人士獲悉,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前分析的放射性物質對象將新增“鎘”。原因是今年6月對處理前的污染水進行詳細分析後,首次檢測出極其微量的鎘,因此將加強監管。據悉,鎘在處理水階段已被除去,對環境和健康並無影響。
檢測出的是“鎘113m”,為天然存在於礦物和土壤等的重金屬鎘的同位素,會隨著核裂變而產生,因此可能會出現在污染水中,為此東電一直在持續展開調查。其半衰期約為15年。
東電去年8月啟動處理水排海。排海前對“銫137”等29種放射性物質的濃度進行測定。此次新增鎘之後,檢測對象增至30種,東電對各種物質的濃度比例總計是否低於標準值1進行確認。
檢測出鎘的是今年2月採集的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前的污染水,將檢測下限值降至公佈濃度的100分之1進行測定,6月檢測出了每公升2.9貝克勒爾的結果。持續調查的其他5種物質結果則為未檢出。
高濃度的鎘在人體內積聚會造成危害,用淨化污染水的ALPS設備能夠去除。茨城大學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教授鳥養祐二(量子線科學)表示:“因為用ALPS充分去除後再用海水稀釋,因此無需擔憂對健康的影響。”(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4/08/2c22ab5e9f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