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高性價比中國EV引發歐盟焦慮和警惕
JP-Home.com
【共同社倫敦10月6日電】歐盟以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純電動汽車(EV)享有妨礙公平競爭的補貼為由,對其展開調查。歐盟一方面出台推動EV普及的環境政策,另一方面則對高性價比的中國EV可能佔據市場感到焦慮和警惕,因而採取行動。此舉也有為歐洲車商研發降低成本的技術“拖延時間”的一面。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出席歐洲議會會議,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強調稱:“全球充斥著廉價的中國EV。其價格是通過巨額國家補貼人為壓低的。”
歐盟這是因為經歷了太陽能電池板的教訓。當初歐盟力爭推廣可再生能源,廉價的中國產品席捲並佔據了歐洲市場。歐洲的業界團體主張,中國產品進入,“以空前低廉的進口價格損害了歐盟的戰略”。
法國被認為主導推動了對中國EV實施調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稱讚馮德萊恩的演講,強調“歐盟必須展現保護經濟利益的決心”。
中國今年1至6月汽車出口同比增長75.7%至約214萬輛,超過了日本。
帶來這一飛躍的是在設計、價格和性能等各方面綜合實力出色的高性價比EV。據美國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分析,中國汽車出口2021年超韓國,2022年超德國,按此節奏將在2023年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歐盟國家從歐盟以外地區進口的乘用車中,中國車佔16.1%,位列第一。這一佔比到2019年還只是3%左右,但隨著電動化潮流而迅速上升。
歐洲車企巨頭的負責人表示:“真正恐懼的是中企在歐洲建立供應鏈,全面開展EV生產。”一旦實現本土化生產,就不會再有補貼的嫌疑。
有觀點認為反補貼調查是政治作秀,也存在引發中國抗議“保護主義”而採取反制的風險。德國的專家批評稱:“歐盟在沒有給出證據的情況下提出質疑是愚蠢的。這只是短暫地拖延時間。”(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10/4d9d3fee6745-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