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秋起到立冬(11月8日左右)止的這段時間為秋季。
立秋的時間在西曆的8月8日前後。雖然酷熱還在延續,但通過蟲鳴聲和植物的變化,已經開始感覺到秋天的到來。
長崎和平日(8月9日)
1945年8月9日上午11點零2分,長崎市遭遇原子彈襲擊,居民傷亡慘重。長崎市將這一天定為「長崎和平日」,舉行儀式向全世界宣導廢除核武器和實現永久和平。

長崎的和平紀念雕像(PIXTA)
盂蘭盆節(8月13-16日)
這是一年一度祖先的靈魂返鄉的日子。人們裝飾佛壇,掃墓,祭奠亡靈。
也有一些地區按照舊曆的時間在7月舉行祭祖的盂蘭盆儀式,但日本全國大多數地區還是8月13日到16日過盂蘭盆節。

點上一盞盂蘭盆燈籠,讓祖先的靈魂歸家時不會迷路(PIXTA)
13日是第一天,即「入盆」,為了確保祖先能找到回家的路,不至於迷失荒野,日本人會用麻莖去皮乾燥後製成的麻杆點燃「迎魂火」,還會掛上燈籠,在大門前擺放酸漿和桔梗花的盆栽。人們希望先祖的靈魂儘早回來,儘量晚些離去,於是在客廳設置的神壇「精靈(亡靈)棚」上擺放黃瓜和茄子,黃瓜代表飛奔的快馬,茄子代表腳步緩慢的牛,分別被稱作「精靈馬」和「精靈牛」。

黃瓜做的「精靈馬」(左)和茄子做的「精靈牛」(PIXTA)
京都五山的「送魂火」(8月16日)
點燃「送魂火」是京都人送盂蘭盆節返鄉的祖先亡靈重返冥界的傳統儀式。其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室町時代之後形成的習俗。在環抱京都市區的五座山上點燃篝火,分別描繪出「大」字、「妙法」二字、船形、鳥居形圖案,送祖先的亡靈回歸冥府。(*1)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船形、「大」字、鳥居形(PIXTA)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大」字、「妙」字、「法」字(PIXTA)
盂蘭盆舞
各地舉行的盂蘭盆舞大會是祭奠祖先亡靈的傳統儀式。有的在廣場上搭起的高臺周圍圍成一圈跳舞,也有的組成遊行隊伍在行進中舞蹈。其起源眾說紛紜,也有說法認為是從佛教的「念佛舞」發展而來的。到了現代社會,跳舞時會配上《炭坑節》《花笠音頭》《東京音頭》等樂曲,或太鼓及其他打擊樂器的伴奏。2022年11月,由各地的盂蘭盆舞等多種傳統舞蹈組成的「風流舞」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遺產名錄。

各地的盂蘭盆舞(PIXTA)
德島市的阿波舞(8月12日)
阿波舞擁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日本三大盂蘭盆舞之一。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城下的居民為慶祝德島城落成而跳的舞,也有人認為是從盂蘭盆舞發展而來的。阿波舞雖然誕生在德島,但如今已在各地德島縣同鄉會的牽頭下在日本全國普及開來。其中,始於1957年的東京高圓寺阿波舞大會現已發展到100萬人參與的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