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方加強檢測日本進口海產品 或打擊產地
JP-Home.com
【共同社7月26日電】圍繞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放入海計劃,中國大陸和香港方面加強了針對從日本進口海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擔憂情緒在產地蔓延。清關耗時導致出口開始比以往滯後,甚至還有企業失去了來自中國的訂單。若實際排放處理水,可以預見對方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可能給產地造成打擊。
日本海產品的出口目的地中,中國大陸和香港分別排在第一、第二位。據農林水產省稱,2022年海產品出口總額387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之中,首位中國大陸為871億日元,約佔22%;香港為755億日元,約佔19%。僅中國大陸和香港就占到整體的約四成,影響較大。
海產品批發商“進風”(札幌市)面向海外的海產品中,與中國大陸的交易最多,迄今訂單的八到九成是扇貝。然而,中方開始對日本的海產品實施放射性物質的全面檢測後,該批發商開始接不到單,稱“與中方的交易消失了”。該公司課長山田英司表示“希望盡快恢復”。
日企位於當地的餐飲店和量販店也提供日本海產品。泉膳控股6月在香港開設了“濱壽司”的首家門店。負責人稱:“我們有自己的進貨渠道,目前進貨方面沒有大的影響。”不過,若遭遇進一步的強硬措施,也有可能受阻。
水產巨頭相關人士擔憂道:“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主要銷售對象若失去的話,供需就會失衡,魚類整體行情會下跌。地區漁業人士的收入減少或許也將難以避免。”(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7/f6e2e8ac18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