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日本因化肥漲價欲以國產擺脫進口依賴
JP-Home.com
【共同社6月20日電】在日本由於大部分原料依賴進口的化學肥料價格暴漲,用國產資源代替的趨勢正在擴大。政府爭取改變依賴中國等特定國家原料的結構,各地採取使茶葉渣等廢棄物及下水道污泥成為堆肥的做法。這有望幫助苦於應對生產成本增加的農戶。
▽碎石企業開發
位於愛媛縣新居濱市的西日本碎石公司把火力發電站排放的煤渣“Clinker Ash”和飲料工廠製造茶水後排放的茶葉渣混在一起,發酵約1個月使其成為堆肥。
社長岡寬(61歲)表示:“茶葉渣含有很多水分,此前被認為很難變成堆肥。不過與表面有許多孔、透氣性良好的煤渣搭配成功實現了商品化。”
該公司為用於道路和橋樑的混凝土等開展岩石的挖掘和出貨業務。約10年前為了確保新的收入來源,著手開發農業生產資料。2017年發售了混合茶葉渣和煤渣的“耕力堆肥”。
註冊為有機的日本農林規格(JAS)資材後,該商品以致力於有機農業的農戶為主逐漸普及,在此背景下岡寬回顧道:“去年由於肥料價格高漲,相關諮詢進一步增加。”該公司新設專用工廠,將月產量增至約120噸,相當於以往的4倍多。每噸售價為2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42元)。
▽擺脫進口依賴
日本主要的化肥原料尿素、磷酸銨和氯化鉀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中國2021年秋季以後強化出口檢查,持續進攻烏克蘭的俄羅斯也供應不暢。2022年肥料價格指數(2020年為100)為130.5,比2021年上升21.7%。
隨著原料採購來源不均衡的風險日趨明顯,政府去年12月敲定政策大綱,以強化糧食安保。為改變依賴進口的局面,提出“將支援擴大堆肥和下水道污泥資源等的利用”。
利用下水道污泥方面鹿兒島市水道局有著先進事例。該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集下水處理廠產生的脫水污泥並進行發酵。作為“薩摩泥土”(污泥發酵肥料)以15公斤165日元的價格銷售,年銷量約達1萬噸。負責人表示歡迎稱:“政府的方針是提高知名度的絕好機會。期待有助於廣泛利用。”
青森縣津輕市的木村牧場從大約10前開始製造有機肥料,利用飼養的“津輕豬”排泄物加上稻皮等。參與其中的宮本富樹(73歲)說:“農戶反響很好,說(種出的)蘋果變得更好吃了。”有人表示“也想在水田使用”,該公司正在分析土壤成分,確認是否對水稻種植也有效。(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6/dd5ad1bb3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