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實現核裁軍“終極目標”面臨中俄阻礙
JP-Home.com
【共同社4月19日電】在長野縣輕井澤町召開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核裁軍”問題上展現出協調一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倡導的《廣島行動計劃》得到贊同,將加以推進。該計劃把實現無核武世界作為終極目標。然而不僅面臨中俄等國的核威脅阻礙,日本自身也仍在依靠美國的“核保護傘”。
“《廣島行動計劃》被評價為一項應該歡迎的貢獻”。此次會議主席日本外相林芳正18日在G7外長會議的總結記者會上對這一成果感到驕傲。
岸田在去年8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審議大會的演講中提出上述計劃。其中包含提升核戰力的透明度、維持核武器減少趨勢、促進各國領導人訪問核爆受害地等內容。岸田將其定位為廢除核武器的“現實性的第一步”。
此次的外長會議把核裁軍與核不擴散作為主要議題之一,在聯合聲明中首次寫入了對上述計劃的評價。確認G7將共同推進這些舉措。此外為帶動中國進行核裁軍,岸田還強烈敦促中國實現他在審議大會上提出的美中對話。
另一方面,日本自身的安全仍然要依賴盟國美國的核保護傘。對於禁止一切核武器的《禁止核武器條約》,日本甚至都未作為觀察員參加締約方會議。
全球核裁軍的現實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並威脅使用核武器而出現大幅倒退。
俄總統普京2月宣佈,停止履行俄美核裁軍協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新START)。背後原因是與歐美的嚴重對立。美國拜登政府也不再根據條約提供相關信息。俄羅斯本月試射可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安全環境變得動盪不安。
此次的聯合聲明寫進NPT是核不擴散體制的基石,把無核武器世界作為“終極目標”,呼籲“以所有各方的安全都不受損害的方式,採取具有現實性、可行性和負責任的做法”。聲明對核威懾表示出一定的理解,體現了與禁核條約的不同。外務省相關人士解釋稱“這是為了得到G7擁核國家的理解而採用的固定說法”。
作為唯一的戰爭核爆受害國,日本這種“魚和熊掌欲兼得”的姿態不僅令廣島、長崎的核爆受害者不滿,也在禁核條約的成員國中受到詬病。(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4/ff1e8c86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