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日本許多大學運用眾籌獲得研究費
JP-Home.com
【共同社4月11日電】日本的大學作為籌集研究資金的手段,越來越多地利用眾籌(CF)。背後原因是研究人員自己獲得資金的門檻很高,而且國立大學可拿到的補貼呈減少趨勢。大學與眾籌運營企業的合作增加,有的國立大學還自主開設網站。
岐阜大學高等研究院特任助教平島一輝(35歲)去年通過眾籌網站“READYFOR”得到了約9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萬元)的捐款。
平島發現蜂斗菜所含的物質可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及轉移且副作用極小,力爭開發出新藥。該研究需要龐大經費,而研究資金有限,向製藥相關企業謀求支持也不順利。平島為打開局面決定利用眾籌。
不僅是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捐款,還有很多人表達期待。平島稱“明白了自己需要做什麼,這是很有意義的經驗”。
READYFOR從2017年起與大學展開合作,已有約120所國公私立院校加以利用,至今公開了約400個項目。該公司的金久保智哉(29歲)強調“飽含期待的捐款也會成為研究人員的動力”。
德島大學2016年設立一般社團法人,運營眾籌網站“OTSUCLE”。該網站機制的特點是其他大學也可以利用,此外作為不設時間限制的“贊助方”對研究人員持續提供支持。網站上介紹大學以及市民的活動,也致力於為當地作貢獻。
近年大學的財政狀況嚴峻,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以來,政府交付的運營費補貼逐漸減少。研究人員自己要獲得資金也很不容易,政府的科學研究費助成項目(科研費)批准率不到三成。如何獲得外部資金成為課題。
有眾籌利用經驗的九州地區的國立大學教授指出,眾籌是有用的選項,但另一方面“難懂且不顯眼的領域難以獲得捐款”,強調“也應該充實科研費及運營費補貼”。(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4/ab7f6e7445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