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不孕症治療:從決定要孩子到懷孕平均需要 6.4 年
JP-Home.com
一份針對接受過不孕不育治療夫婦的調查顯示,從決定要孩子到實際懷孕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6.4年。
|
Ferring Pharmaceuticals在2022年2月至4月期間,針對本人或伴侶被診斷為不孕不育症的217名受訪者,通過線上方式實施調查,詢問了他們的就診經過和治療情況等。除日本外,在韓國、印度、新加坡、越南和印尼也實施了相同調查。
結果顯示,217名日本受訪者中,197人接受了不孕不育治療。其中115人治療後已懷孕,51人仍在治療,31人停止了治療。197人中有113人接受了(或現在仍在接受)包括體外受精(IVF)在內的治療。
從夫婦決定要孩子,到接受不孕不育治療並懷上孩子的時間平均為6.4年;從無法自然懷孕,到前往醫院就診的平均時間為3.2年;從就診到開始不孕不育治療的平均時間為1.3年;接受相關治療後到實際懷孕的平均時間為1.9年。
下圖整理歸納了日本、韓國和印度3國的調查結果以及調查物件的年齡分佈情況。

或許是因為年齡相對較大,日本調查對象從嘗試懷孕到前往醫院就診的時間跨度、從就診到開始治療的時間跨度較短,而從開始治療到懷孕的時間跨度較長。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女子營養大學臨床醫學研究室教授石原理表示說:「初婚初育人口,以及接受人工授精等不孕症治療人士日趨大齡化,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課題是如何促使不孕不育者儘早前往醫院就診」。
由於日本人日益傾向於晚婚晚育,所以接受不孕不育檢查和治療的夫婦數量也隨之而逐年增加。此前,檢查和治療會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但從2022年4月開始,針對不孕不育的基礎性治療已納入了醫療保險的適用範圍。
日本產科婦科學會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的不孕不育治療中,以體外受精方式誕生的嬰兒共計達到6萬381名。

標題圖片: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data/h0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