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企業成本轉嫁波及消費者 央行處於被動
JP-Home.com
【共同社1月17日電】在日本,企業間交易價格與上年相比上漲了一成。成本增加部分轉嫁至產品的動向未來似乎也不會減弱,或持續波及消費者物價。誤判物價上漲勢頭的日本央行在預測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的市場壓力下,一味處於被動局面。
“最好時刻注意到價格的調整。應持續作為選項之一。”三得利社長鳥井信宏1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除計劃3月漲價的170種進口酒等之外,其他商品也有漲價的可能。
漲價動向不僅限於面向消費者的產品。由於銅、鋁和樹脂價格上漲,三菱電機將工業機器人等10種產品的價格上調10%至20%。負責人表示“既然調整價格,暫時可承受這一水平”,但今後材料成本還可能繼續增加。
關於創下9.7%升幅的2022年企業物價指數,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理事研究員南武志介紹,“處於供應鏈上游的有色金屬等行業開始漲價並波及其他。”他分析稱雖然資源價格當前已平穩,但涉及貼近消費者商品的企業尚未充分推進價格轉嫁,今年將繼續漲價。
“在長期受通縮心理影響的日本,漲價並非易事。”日本央行受到這一物價觀的束縛,付出了應對遲緩的代價。央行去年1月預測2022和2023年度物價漲幅僅為1.1%。之後為追上實際物價,反復進行上調。
就算歐美央行加速升息以抑制通脹,日本央行也未有任何行動,但在去年底突然決定上調長期利率誘導目標上限,據分析是因國內外指責應對物價上漲不及。在金融市場,這一政策調整“進一步加劇了對央行解釋的不信任”(相關人士語),預測會被進一步上調上限的國債做空勢頭加速。
日本央行17至18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預計2022年度物價上漲率預期上調至3%以上,2023和2024年度也將上調至將近2%。市場有意見認為“誘導長期利率的政策迎來極限”,對“物價守門人”的信任大大動搖。(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1/2e2a99f23a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