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日本將擁有反擊能力突破“專守防衛”
JP-Home.com
【共同社12月18日電】日本政府解開了長年來的封印。日本將擁有以自衛為目的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等的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不擁有該能力的原有方針發生180度轉變的背後原因在於,中國和朝鮮的導彈進一步升級,包括美國在內的亞洲導彈競爭激化,令日本產生危機感。引進多種長射程導彈的計劃暗示著日本將向重視攻擊力傾斜,看來突破了戰後堅持的“專守防衛”。何謂“必要最小限度的防衛力”,界限變得模糊不清。
“這是在憲法、國際法、國內法範圍內的應對。”日本政府16日以新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保相關文件宣告將擁有反擊能力,首相岸田文雄當天在官邸召開記者會時強調了此舉的正當性。
他還透露,“進行了憑自衛隊的能力能否守住本國的模擬演算”。中國擁有大量射程覆蓋日本的導彈,而盟友美國因長期受到裁軍條約限制,在遠東的導彈能力處於劣勢。不難想像演算主要對這樣的嚴峻現狀進行了分析。
美國拜登政府沒有掩飾對日本擴大作用的期待感。岸田身邊人士強調:“美國急於在亞洲扳回劣勢。處於最前線的日本難道還能保持‘聽憑安排’?”
不斷有批評意見指出,擁有反擊能力將導致基於《憲法》第九條的專守防衛理念變得徒有其表。即便如此仍然選擇這條道路的岸田或許心有不安,擔憂出現突發事態時遭美國拋棄。如果不繼續宣稱將增強防衛力,就得不到美國的幫助。岸田就3份文件向身邊人士坦言,“這是日美同盟新的開始”。
岸田的想法如實地體現在3份文件中圍繞行使反擊能力的表述當中。
文件中寫明,發動能力時“日美將合作應對”。日本還將購買美製遠程巡航導彈“戰斧”。在美國等關係密切的他國遭攻擊導致日本存亡受到威脅的“存亡危機事態”時,不排除行使反擊能力的可能性。由此看來,為消除遭拋棄的擔憂,作為“代價”被捲入突發事態的風險將會增大。
日本政府在2015年制定了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雖然解釋稱今後也將堅持“必要最小限度”的原則,但日本能夠擁有的防衛力範圍依舊模糊不清,而且還在繼續一點點地擴大。(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12/1afd41429d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