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馬紹爾群島外長強調核輻經歷是廢核推動力
JP-Home.com
【共同社馬尼拉9月7日電】冷戰期間淪為美國核試驗場、至今仍存在核污染的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外交與貿易部長內姆拉日前接受共同社書面採訪,表示“我們遭到核輻射的經歷成為消除核危險性的推進力”,強調將繼續為廢除核武器而控訴其非人道性。
今年是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75週年。美國投下原子彈後繼續在其本土及南太平洋等地開展核試驗,馬紹爾群島至今仍有輻射污染導致居民無法返回的島嶼。內姆拉就核輻問題指出:“這是持續至今的課題。”
馬紹爾群島是眾所周知的積極致力於廢除核武器的國家,曾提起訴訟要求美國基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展開核裁軍談判等,同時也對《禁止核武器條約》持贊成立場。
美國1946年至1958年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等地實施核試驗。1954年的氫彈試驗中,日本靜岡縣燒津市的金槍魚漁船“第五福龍丸”船員23人也遭輻射。
內姆拉就島民無法返回的理由列舉了殘留輻射的影響。1954年的氫彈試驗中,距離比基尼環礁約180公里的朗格拉普環礁上82人遭輻射。疏散至其他島嶼的島民曾在美國發佈“安全宣言”後一度返回,但接連出現癌症、甲狀腺障礙等健康問題並再度離開。
內姆拉表示:“他們不得不前往與先祖毫無淵源的島嶼定居,適應發生巨變的生活方式。”
作為對核試驗造成損害的補償,美國向馬紹爾群島方面支付了1.5億美元,這筆資金迄今用於島民的健康管理項目等,但已枯竭。美國始終未同意進行追加補償。內姆拉透露近期已新設政府機構,以提升本國的應對能力和專業知識。(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9/5e47596141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