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中國大熊貓落戶上野動物園50年
JP-Home.com
【共同社9月29日電】在日中實現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9月29日,中國向日本贈送2隻大熊貓作為紀念的消息也一同發佈。它們落戶於東京上野動物園。在對大熊貓生態知之甚少、一切有待摸索的情況下,也得益於中方的協助,上野動物園確立了飼養方法並持續提高繁殖技術。該園教育普及課長大橋直哉(48歲)表示:“經過不斷試錯才有了今天。”
上野動物園接到“康康”(雄)和“蘭蘭”(雌)將落戶的通知是在1972年10月5日。距離28日2隻大熊貓抵達日本僅剩約3週時間,園方急忙對曾用於老虎的飼養設施進行改造,職員則奔走尋找作為飼料的竹子和細竹。大橋推測當時的情形稱:“連食量多大都不知道。要照顧好作為日中友好的象徵而到來的大熊貓,當時的壓力應該相當沉重吧。”
大熊貓首次與公眾見面是在11月5日,當天約有3000人排起了長達約2公里的隊伍。或許是因為參觀者眾多而受到驚嚇,2隻大熊貓處於興奮狀態,在設施內來回跑動,結果口吐白沫,園方不得不縮短了展出時間。
經過這次的教訓,上野動物園在公開展出前會確保充分的時間讓大熊貓習慣環境以免對其造成壓力,逐漸確立起現行的飼養方針。去年誕生的龍鳳胎“曉曉”(雄)和“蕾蕾”(雌)也是在出生半年之後才與公眾見面。在那之前,飼養員充當觀眾,反復進行了適應性練習。大橋表示:“我們一步步地來。過去的經驗仍然在用。”
上野動物園現在的大熊貓是以繁殖研究為目的從中國租借來的。由於一年中可受孕的時間只有兩三天,園方每天都與中方共享大熊貓的健康管理記錄,還通過向中國派遣飼養員等來提高繁殖技術。
經過一番努力,上野動物園2012年首次實現大熊貓的自然交配,“力力”(雄)和“真真”(雌)誕下1隻幼崽,可惜在6天後夭折。它們後來又在2017年和去年連續通過自然交配誕下了“香香”(雌)和龍鳳胎。
大熊貓產仔時通常會有中國研究員到場,但當上野動物園迎來第一對雙胞胎降生時,中方人員受新冠疫情影響而無法來日,園方通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視頻和照片得到了全天候的支持。由於大熊貓媽媽通常只照顧一隻幼崽,因此需要定期將保育器中的另一隻幼崽與之對調,人工餵奶的時機和餵奶量等也得到了悉心指導。雙胞胎如今正在茁壯成長。
50年來,先後共有7隻來自中國的大熊貓落戶上野動物園。包括出生後不幸夭折的2隻在內,總共誕生了7隻幼崽。大橋表示:“希望讓大家知道,全球變暖等原因令大熊貓的棲息地減少,有滅絕的危險,我們將繼續創造契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保護大熊貓。”(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09/b9c6e03c20b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