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倍加強日美同盟重視經濟 未達成修憲夙願
JP-Home.com
【共同社8月28日電】執政期橫跨平成至令和時代、達到歷代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定辭職。他在關注輿論動向的同時,為穩定的政權運營煞費苦心。安倍推進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並著力強化日美同盟。長期保持高水平的內閣支持率,被稱為“安倍獨大”,但他未能實現修憲夙願。安倍還被指為了優先維持權力,導致官僚“揣度”及政府文件被廢棄等政治倫理崩潰的局面。
▽成果
“擺脫通貨緊縮是政府被賦予的使命。”在2012年12月從民主黨手中奪回政權的第二屆內閣成立後的記者會上,安倍表現出致力於災後重建及危機管理的同時將經濟放在首要位置的姿態。
之後就業狀況得到改善,股市也上漲。強調從“無法做出決斷的政治”訣別的安倍拿出成果,鞏固了執政基礎。
作為自民黨總裁,安倍從2012年眾院選舉到2019年參院選舉連續6次在國政選舉中獲勝。這也有著在野黨分裂等導致弱化而助推了安倍的因素。
安倍還重視日美安全保障體制。2014年7月,內閣會議決定解禁歷屆政府表示《憲法》上不允許行使的集體自衛權。2015年9月通過了安全保障相關法。此外還接連成立了《特定秘密保護法》(2013年)、寫入合謀罪主旨的修改後《有組織犯罪處罰法》(2017年)。
▽親手完成
安倍反復表示“我將親手完成”的修憲未果而終。包括修改《憲法》第96條放寬由國會提議修憲的條件,以及修改第9條寫明自衛隊等在內,安倍在改變主題的同時探索道路,但未能獲得在野黨的贊同,也未能喚起輿論。
日美關係以外的外交持續呈現無計可施的狀態。定位為最重要課題的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方面,安倍表示決心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不附加條件地“直接會面”,但未能實現使受害者回國。關於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領土歸還談判,改變一攬子歸還四島的基本原則,轉為“先行歸還兩島”,但未能談攏。
出於對第一屆內閣時袒護引發醜聞的閣僚導致支持率下降的反省,2012年成立第二屆內閣後,安倍針對閣僚等人的醜聞,通過事實上撤換的做法嚴厲應對。不過他雖然多次表示反省稱“任命責任在於我”,卻並沒有實際負起責任,被在野黨等指責“只說(不做)”。
在森友、加計學園以及首相主辦的“賞櫻會”問題上,安倍被追究優待長年的朋友及親近的相關人士,遭到“裙帶主義”、“偏袒”等指責。
設置掌控府省廳幹部人事的內閣人事局,加強了利用“胡蘿蔔加大棒”操縱官僚的手法。結果導致越來越多的官僚看首相官邸的臉色,所謂“揣度”蔓延。這作為安倍獨大的負面影響將在後世殘存。(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0/08/d223dfcbb547--.html